【原文】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①而難有體②;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
【出處】
《小窗幽記》,作者陳繼儒,明代人。《小窗幽記》收錄了許多短小精美、益人心智的格言警句。
【注釋】
①禮:既指表現出來的禮節,也指內心對待他人的態度。②體:恰到好處,不卑不亢。
【譯文】
對待富貴的人,做到有禮并不難,難的是得體;對待貧賤的人,做到有恩并不難,難的是尊重。
【賞析與啟迪】
以禮待人,是行為和內心的統一。它要求一視同仁,平等相待,不能看人說話,表里不一。
對待比自己地位高、更富有的人,世俗之人都會產生尊敬的念頭,因而能夠以禮相待。但是如何在尊敬他人的同時保持和展示自己完整的人格,而不顯得低三下四、曲意奉承,卻是不容易把握的。
對待在財富和社會地位上不如自己的人,給予一定的幫助和關照不難,難的是能夠尊重對方的人格,沒有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態度。
講文明、懂禮貌,是內心和行為的有機統一,是道德修養和行為養成的綜合體現。既不能虛情假意,矯揉造作;也不能因人而異,兩面三刀。
有的青少年學生在老師和家長面前,畢恭畢敬,言行舉止禮貌得體。但對其他學生,就大呼小叫,頤指氣使,態度十分生硬,語言也不文明。這樣的人,能說是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嗎?我們只能說,這種人是虛偽的。他所極力表現出來的“文明言行”,只是一種裝模作樣的表演。不但歪曲了文明禮貌精神的實質,也經不起時間的檢驗,更得不到多數人的認同和尊重。
上一篇:《當家才知鹽米貴,養子方知父母恩。》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待小人不難于嚴,而難于不惡;待君子不難于恭,而難于有禮。》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