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親好人。
【譯注】
要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親近好人。
輯自吳吉祜歙縣《豐南志》第5冊。
【感悟】
這是清代歙商吳炳告誡其子弟的一句話。說好話容易,做好人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存好心容易,做好事難,心動不如行動;做好人容易,親近好人難,往往難以辨別。
【故事鏈接】
在明清徽商家庭看來,言傳和身教密不可分,言行一致才最具說服力。如黟縣孫熙存對兒子說:“汝勵志讀書,勉力為人,凡遇善事力稍能為即為之,俟有余而后濟人,嗟何及矣?”敦促其子行善行義。而他本人率先躬行德善之舉:“道光已酉大水,宜、荊、溧三邑幾為澤國,漂沒廬舍,民多菜色。君(孫熙存)倡捐,賤出其粟以活饑民,由是歡聲載道。”(同治《黟縣三志》卷15,《藝文·人物類·孫君熙存墓志銘》)孫熙存在言教的基礎(chǔ)上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努力實踐自己向子弟所言傳的道理,讓其子在心中確證他“所言非虛”,在無形中對后代的教誨更加令人信服。
【延伸閱讀】
徽州鹽商還贊助家鄉(xiāng)的各種建設(shè),在修城、筑路、架橋等方面都有許多貢獻。方如騏,歙人,與鄭滂石甃金陵孔道以達蕪湖。佘文義,歙人,構(gòu)石梁以濟病涉。同邑羅元孫亦甃石箬嶺,建梁以道往來。(張海鵬,王廷元:《明清徽商資料選編》卷196《安徽通志》)
上一篇:《凡待人,必須和顏悅色,不得暴怒驕奢,年老務宜尊敬,幼輩不可欺凌,此為良善忠厚》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凡與人交接,便宜察言觀色,務要背惡向善,處事最宜斟酌,不得欺軟畏強》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