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待小人①不難于嚴,而難于不惡②;待君子不難于恭,而難于有禮。
【出處】
《菜根譚》。
【注釋】
①小人:泛指品行不端的人。②惡:憎恨,厭惡。
【譯文】
對待品行不端的人,對他們抱嚴厲的態度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在內心不憎恨他們;對待品德高尚的人,做到尊敬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在于對他們真正有禮。
【賞析與啟迪】
發現他人有錯誤和過失,一般人都會嚴詞訓誡他們,這做起來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就事論事,不因為個人感情上的好惡把人看扁、看死。
如果發現他人有缺點錯誤,只是一味地指責和憎恨,卻不去幫助教育,這同樣是缺乏道德責任的表現。反之,對待那些有地位、有威望的人,一般人都會心存敬重,可是如果過于做作就會流于諂媚,自然就帶上了虛偽的成分。
憎恨小人,敬重君子,這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因此而忘記了人格的平等。同樣,人與人之間講究以禮相待,但禮貌也應遵循一定的尺度,以免弄巧成拙。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人與人之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當別人犯錯時,應當以怎樣的態度和方式去幫助其改正錯誤呢?首先,應持有一個與人為善的心態,真誠幫助他人糾錯改過,而不能幸災樂禍,甚至落井下石;其次,還應講究方式方法,不要引發別人的抵觸情緒,以免制造矛盾,引起事端;再者不能把彼此間的尊重變質為互相吹捧,互相包庇。
上一篇:《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得失一朝,而榮辱千載。》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