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xué)·歐陽修·秋聲賦》原文、賞析、鑒賞
歐陽子方夜讀書〔2〕,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3〕,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4〕,忽奔騰而砰湃〔5〕,如波濤夜驚,風(fēng)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6〕,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7〕,銜枚疾走〔8〕,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9〕,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予曰:“噫嘻悲哉〔10〕!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11〕?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12〕;其容清明,天高日晶〔13〕;其氣慄冽,砭人肌骨〔14〕;其意蕭條,山川寂寥〔15〕。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16〕;草拂之而色變〔17〕,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18〕。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19〕;又兵象也,于行用金〔20〕;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21〕。天之于物,春生秋實〔22〕。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23〕。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24〕;夷,戮也,物過盛而當(dāng)殺〔25〕。
“嗟乎! 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26〕,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27〕。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28〕,黟然黑者為星星〔29〕。奈何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而爭榮〔30〕。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31〕”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1〕本文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居士集》卷十五。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作者時年五十三歲,在京城任翰林學(xué)士、給事中,充御試進士詳定官。
〔2〕歐陽子:作者自稱。方:正在。
〔3〕悚(song)然:驚駭?shù)臉幼印?br>
〔4〕淅瀝:雨聲。蕭颯(sa):風(fēng)聲。這里的“淅瀝以蕭颯”均指風(fēng)聲,與下句“風(fēng)雨驟至”相應(yīng)。
〔5〕砰湃(peng pai):同“澎湃”,波濤激動聲。這里的“奔騰而砰湃”也形容風(fēng)聲,與下句“如波濤夜驚”相應(yīng)。
〔6〕(cong cong):金屬器具撞擊聲。
〔7〕赴敵:奔走襲擊敵人。
〔8〕銜枚:古代秘密行軍,士兵口中銜枚(形如筷子),以防說話,保證軍隊悄悄進發(fā)。
〔9〕明河:天河、銀河。
〔10〕噫嘻:感嘆聲。悲哉: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
〔11〕胡為:何為,即“為何”。
〔12〕慘淡:指秋天草木枯黃,陰暗無色。煙霏云斂:煙云飄散聚合。
〔13〕天高日晶:天特別高,太陽特別明。
〔14〕慄冽:同“凜冽”,寒冷。砭(bian):針刺。
〔15〕寂寥:寂寞空虛。
〔16〕“豐草”二句:綠縟(ru),草色茂盛。蔥蘢,樹木繁榮。這兩句是追寫秋前景色。
〔17〕草拂之:即綠草一接觸到秋氣。之:指秋氣。
〔18〕一氣:天地之氣,此指秋氣。余烈:余威。
〔19〕“夫秋”二句:《周禮》把官職分為天、地、春、夏、秋、冬六類。因秋天有肅殺之氣,所以把掌管刑法、獄訟的刑官分屬于秋。于時為陰:古時以陰陽二氣配四時,春夏為陽,秋冬為陰。《漢書·律歷志》:“秋為陰中,萬物以成。”
〔20〕“兵象”二句:古代以秋治兵(見《漢書·刑法志》),故言“兵象”,即戰(zhàn)爭之象。用五行配合四時,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見《禮記·月令》)故言“于行用金”。于行,在五行之中。
〔21〕天地之義氣:天地陰陽二氣正常的變化謂之義氣。肅殺:指萬物凋蔽。《禮記·鄉(xiāng)飲酒》:“天地肅殺,此天地之義氣也。”
〔22〕春生秋實:草木春天生長,秋天結(jié)實。
〔23〕“故其”三句:商聲,宮、商、角、徵、羽為五音,五音與五行相配,金為商,與四方相配,西方為商。夷則,十二律之一,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配,夷則與七月相對應(yīng)。這三句意為秋氣表現(xiàn)在音樂上,它是五音中的商音,代表西方;它是十二律中的夷則,屬于七月。《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律中夷則。”
〔24〕商,傷也:商的意思就是悲傷。這是以聲為訓(xùn)。
〔25〕夷,戮也:夷的意思就是殺戮。夷、戮在古代是同義詞,這是以義為訓(xùn)。
〔26〕“人為”二句:《尚書·泰誓上》:“惟人,萬物之靈。”
〔27〕“百憂”四句:形,身體。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莊子·在宥》:“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這四句是由草木的飄零而聯(lián)想到有感情的人,人受外物的影響而憂愁勞苦,一觸動內(nèi)心,就要消耗人的精神,故人比草木更易衰老。中,內(nèi)心。精,精力,元氣。
〔28〕渥(wo)丹:紅而有光澤。《詩·秦風(fēng)·終南》:“顏如渥丹。”槁木:枯木。
〔29〕黟(yi):黑貌。星星:形容頭發(fā)中的點點白色。左思《白發(fā)賦》:“星星白發(fā),出于鬢垂。”
〔30〕“奈何”二句:言人為萬物之靈,并沒有金石那樣堅固,為什么要與草木爭取短暫的繁榮。
〔31〕“念誰”二句:戕害,殘害。二句意思是,想想是什么給人帶來殘害,也就不再怨恨秋聲了。言外之意是說:是人自己的憂心勞形殘害自己,不同于草木受秋氣的傷害。
本篇思想上沒有太多積極意義,通過對秋聲的描繪,抒發(fā)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慨嘆。但其在藝術(shù)上有著獨到之處,代表著以文為賦的宋賦的較高水平。作者仔細觀察、精密構(gòu)思,多樣化地用比喻、烘托把難以捉摸的秋聲寫得可聽、可感、可見,并把秋聲、秋景和自己的秋感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貼切自然,渲染出極強烈的抒情氣氛。中間穿插童子的對話,文氣更加生動,結(jié)尾搖曳生姿。語言上駢散兼行、講究排比、鋪張,注意音調(diào)、韻節(jié),但又寫得靈活、流暢,自由飄灑,如散文詩一樣。
上一篇:《清代文學(xué)·袁枚·祭妹文》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魯迅·秋夜》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