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六朝文學·曹植·送應氏(其一)》原文、賞析、鑒賞
步登北芒阪〔2〕,遙望洛陽山〔3〕。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垣墻皆頓擗〔4〕,荊棘上參天。不見舊耆老〔5〕,但睹新少年。側足無行徑〔6〕,荒疇不復田〔7〕。游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8〕。中野何蕭條〔9〕,千里無人煙。念我平常居〔10〕,氣結不能言。
〔1〕建安十六年(公元211),曹植隨曹操西征馬超,路經洛陽。在洛陽送別當時著名詩人應玚、應璩兄弟,作《送應氏》二首。這里選的是第一首。
〔2〕北芒:山名,在洛陽北。阪(ban):山坡。
〔3〕洛陽山:指洛陽周圍的山。
〔4〕頓擗(pi):倒塌破裂。
〔5〕耆(qi):年老。
〔6〕側足:側著身子走。
〔7〕疇:已耕種的田地。田:耕種。
〔8〕陌、阡:道路。
〔9〕中野:郊野之中。
〔10〕居:居處。
漢末經過董卓之亂以后,洛陽一帶慘遭破壞。這首詩的前十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洛陽的空寂和荒涼。后六句想象應氏在途中和家鄉面對的蕭條景象和難以排解的悲傷。全詩把看到的與想象的、然而是現實的景象融為一體,繪出了一幅戰亂后的荒寂凄涼圖。
上一篇:《清代文學·康有為·過虎門》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岑參·逢入京使[1]》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