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康有為·過虎門》原文、賞析、鑒賞
粵海重關二虎尊〔2〕,萬龍轟斗事何存〔3〕?至今遺壘馀殘石〔4〕,白浪如山過虎門。
〔1〕這首詩作于光緒十三年。虎門,在廣東東莞市西南海中,東有大虎山,西有小虎山,對峙如門,故稱。康有為(公元1858~1927),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人。曾先后七次上書光緒皇帝,積極鼓吹改良主義理論,提出變法主張,成為19世紀末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動家。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有為逃往日本。后組織“保皇會”,鼓吹君主立憲,反對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他的前期詩作直抒懷抱,有理想,有激情,富于浪漫主義色彩;后期的作品則情調低沉,思想落后。有《康南海文鈔》、《大同書》等。
〔2〕>二虎尊:二虎,指大虎山、小虎山。尊,同“蹲”。
〔3〕“萬龍”句:慨嘆當年的激戰(zhàn)情事已成為歷史陳跡。
〔4〕“至今”句:明、清兩代都曾在虎門構筑炮臺。鴉片戰(zhàn)爭前,林則徐為了鞏固海防,又有所增設。林則徐被革職后,琦善賣國求榮,裁軍撤防,致使虎門炮臺多被英軍攻陷拆毀,只剩下一堆堆殘石遺跡。
作為我國的海防要塞,虎門曾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等殺敵衛(wèi)國、抵御外辱的戰(zhàn)場。而今這里只剩下了遺壘殘石,奔騰的浪花正沖刷著英雄們?yōu)⑾碌陌甙哐E。想到國家的危亡,民眾的苦難,作者難抑心中的憂憤,于是寫下這首憑吊遺跡的絕句,語言平易,但寄興深遠。
上一篇:《唐五代文學·孟浩然·過故人莊[1]》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三國六朝文學·曹植·送應氏(其一)》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