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六朝文學·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原文、賞析、鑒賞
灞涘望長安〔2〕,河陽視京縣〔3〕。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4〕。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5〕。喧鳥覆春洲〔6〕,雜英滿芳甸〔7〕。去矣方滯淫〔8〕,懷哉罷歡宴〔9〕。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10〕。有情知望鄉(xiāng)〔11〕,誰能鬒不變〔12〕?
〔1〕本篇是謝脁的代表作,是他離開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前往宣城(今屬安徽)赴太守任,途經(jīng)建康城西南長江南岸的三山時寫的。詩中描寫京邑的壯麗和大自然的美景,抒發(fā)由此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謝脁(公元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少有文名。歷任參軍、功曹、宣城太守、尚書吏部郎等職。他與著名詩人謝靈運同族,詩學謝靈運,因此,人稱謝靈運為“大謝”,稱謝脁為“小謝”。后在宮廷內部權力斗爭中被陷,死于獄中,時年三十六歲。謝脁是南朝齊梁時期成就最高的詩人,詩風清新流麗,與“大謝”比,他的詩較少玄言、繁蕪之詞,為山水詩的健康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其新體詩,從樂府民歌中汲取營養(yǎng),遣詞自然,情味雋永,開唐代律詩、絕句先河。
〔2〕灞:灞水。涘(si):岸邊。此句取意漢末王粲《七哀詩》:“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
〔3〕河陽:古縣名,在今河南孟縣西。京縣:京城。此句取意西晉潘岳《河陽縣詩》:“引領望京室。”
〔4〕“白日”二句:是說陽光照耀著京城內的建筑,參差起伏的屋檐清晰可見。麗,用作動詞,照亮。飛甍(meng),高聳如飛的屋檐。
〔5〕“馀霞”二句:是說天邊的晚霞如同散開的彩色錦緞,清澈的江水靜靜流淌就像白色的綢帶。馀霞,晚霞。綺,彩色錦緞。澄江,清澈的江水。練,白色綢帶。
〔6〕喧鳥:眾鳥鳴叫。洲:江中陸地。
〔7〕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英:花。甸:郊野。
〔8〕滯淫:滯留。
〔9〕罷:停止。
〔10〕“佳期”二句:是說悵恨還鄉(xiāng)無期,不禁淚下如霰。佳期,指還京邑之期。悵,恨。何許,何時。
〔11〕“有情”句:有情人都會遙望鄉(xiāng)土。
〔12〕鬒(zhen):黑發(fā)。
本篇層次分明,寫景如畫,情感真摯。前兩句化用前人詩句,發(fā)端別致;中間六句寫景,暗示依戀,情在其中;末六句直抒懷戀之情,雖用賦法,卻曲折婉轉。此詩最大的成功,是描寫春日暮景,既色彩鮮明,又洗煉流麗。尤其是“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兩句比喻奇妙,工麗精警,歷來被人們稱頌。李白在《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一詩就贊美:“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上一篇:《唐五代文學·李白·早發(fā)白帝城[1]》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四、唐五代詞·溫庭筠詞·更漏子》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