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文學·漢樂府·陌上桑》原文、賞析、鑒賞
日出東南隅〔2〕,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3〕,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4〕,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5〕,桂枝為籠鉤〔6〕。頭上倭墮髻〔7〕,耳中明月珠〔8〕。緗綺為下裙〔9〕,紫綺為上襦〔10〕。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11〕;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12〕。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13〕。
使君從南來〔14〕,五馬立踟躕〔15〕。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16〕?“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17〕“羅敷年幾何?”〔18〕“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馀。”〔19〕“使君謝羅敷〔20〕,寧可共載不?”羅敷前置辭〔21〕:“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馀騎,夫婿居上頭〔22〕。何用識夫婿〔23〕,白馬從驪駒〔24〕。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25〕,可直千萬馀〔26〕。十五府小吏〔27〕,二十朝大夫〔28〕。三十侍中郎〔29〕,四十專城居〔30〕。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鬚〔31〕。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32〕。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33〕。”
〔1〕本篇選自《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相和曲》。《宋書·樂志》題為《艷歌羅敷行》,《玉臺新詠》題為《日出東南隅行》。陌上桑:猶言路邊的桑林。
〔2〕隅:方。
〔3〕好女:美女。
〔4〕蠶桑:指養蠶采桑,是以名詞作動詞用。
〔5〕青絲:青色絲繩。籠:竹籃。系:籃上的絡繩。
〔6〕籠鉤:竹籃提柄。
〔7〕倭墮髻:發髻偏在一邊,呈欲墮之狀,是當時流行的發型。
〔8〕明月珠:寶珠名。
〔9〕緗:淺黃色,一作杏黃色。綺:有花紋的綾。
〔10〕襦:短襖。
〔11〕捋(lu):順摩。
〔12〕帩(qiao)頭:即綃頭,包頭發的紗巾。
〔13〕坐:因為。
〔14〕使君:東漢時對太守、刺史的稱呼。
〔15〕五馬:漢太守地位相當古之諸侯,故用五匹馬駕車。踟躕:徘徊不前。
〔16〕姝:美麗,這里指美女。
〔17〕“秦氏”二句:羅敷答辭。
〔18〕幾何:多少。
〔19〕“二十”二句:吏人問羅敷后回復太守之語。
〔20〕謝:問。
〔21〕置辭:致辭。
〔22〕居上頭:居于前列。
〔23〕用:以。
〔24〕驪駒:深黑色小馬。
〔25〕鹿盧:通常寫作轆轤,這里指劍柄用玉作成轆轤型。
〔26〕直:同“值”。
〔27〕府小吏:太守府中的小吏。
〔28〕朝大夫:朝廷上大夫的官職。
〔29〕侍中郎:皇帝侍從官。
〔30〕專城居:一城之主,如太守、刺史之類。
〔31〕鬑鬑(lian):胡須稀疏的樣子。
〔32〕盈盈、冉冉:舒緩的樣子。
〔33〕殊:出眾。
這首詩描寫采桑女羅敷拒絕太守調戲的故事,屬于傳統的桑林文學題材。在此之前,《詩經》中的桑林文學表現了對異性的熱烈向往,而漢代的秋胡戲妻故事則表現了男女大防不可逾越的禮教觀念。《陌上桑》是對上述兩類桑林文學主題的融合,它一方面歌頌了羅敷絕世的美,另一方面又突出了羅敷的貞節。詩中襯托手法的成功運用歷來為人所稱道。而艷麗鮮明的色彩、行云流水般的詩句和活潑的喜劇情調,則典型地體現了民歌的特色。
上一篇:《宋代文學·陸游·釵頭鳳》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李賀·雁門太守行》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