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學·李賀·雁門太守行》原文、賞析、鑒賞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2〕角聲海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3〕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4〕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5〕
〔1〕《雁門太守行》是漢樂府《相和歌·瑟調》舊題,大多用以詠邊城征戰之苦。李賀這首詩寫邊防將士抗擊入侵的獻身精神。雁門,郡名,在今山西大同一帶。李賀(公元790~816),字長吉,昌谷(今河南宜陽)人,中唐詩人。李唐皇室后裔,枝脈疏遠,家世衰微。年少才名傾動一時。但因其父名“晉肅”,與“進士”的“進”諧音,李賀因家諱而不能應進士試,只能做一名管理祭祀的九品小官,二十七歲時抑郁逝世。李賀詩多感嘆蹭蹬遭遇,抒寫激憤情懷,有一部分作品揭露時弊,抒寫渴望建功立業的意愿;也有一部分作品感傷頹廢、醇酒婦人,對人生有其獨特的感受,作品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想象奇譎,辭意詭麗,刻意創新,其風格在中唐詩人中獨樹一幟。他的作品中時有幽僻奇幻的意象,缺少連貫的脈絡,流于晦澀險怪,難于索解。有《李長吉歌詩》,存詩二百四十多首。
〔2〕“黑云”二句:黑云,濃厚的云塊,喻戰云。黑云壓城,形容敵軍兵臨城下的形勢。欲摧,形容形勢危急。甲光向日金鱗開,描寫陽光照射在將士魚鱗般的鎧甲上,光芒耀眼。金鱗,鎧甲上綴的金屬片,狀如魚鱗。
〔3〕“角聲”二句:角聲,軍中號角聲。燕脂,同“胭脂”,喻血色。二句寫在暮秋景色中滿空響徹戰斗的號角聲,塞上大地如胭脂般的血跡在夜晚凝成紫色。
〔4〕“半卷”二句:半卷紅旗,描寫急速行軍前進,大風半卷起飄動的紅旗易水,在今河北易縣境內。聲不起,由于夜寒霜濃,浸濕鼓面,以致鼓聲低沉不揚,打不響亮。二句寫行軍和戰斗的艱苦。
〔5〕“報君”二句:黃金臺,故址在今易縣東南,戰國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臺上,招攬天下賢才。黃金臺上意,喻指君王重視人才之意。玉龍,指寶劍。二句說君王重視賢才,將士們愿為知己者效命疆場。
這首樂府詩歌頌守邊將士保衛疆土、誓死報國的獻身精神,表現了詩人關心國家安定統一、期望為國效力的志向。全詩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設色濃重,情調激昂慷慨,意境悲壯蒼涼。尤其善于運用光線的強弱、色彩的冷暖,構成鮮明的對比,給讀者感官以強烈的刺激。由于在結構上將感受最深的印象跳躍式地聯綴起來,而不重事件敘述的連續性,所以不易把握整體的脈絡,但一個個刺激性最強的意象聯綴,加上多用音調短促的仄聲韻,卻激起令人毛發賁張、躍躍欲戰的情緒。運用詞語冷澀而奇詭,但又準確而貼切?!短圃妱e裁》推此詩“字字錘煉而成”,有些句子已成廣為引用的名句。
上一篇:《漢代文學·漢樂府·陌上桑》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宋代文學·賀鑄·青玉案》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