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水拍·毛澤東詩詞()》原文、賞析、鑒賞
沁園春
長 沙
一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這首詞寫于1925年深秋,正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后大革命蓬勃發展的高潮之中。長沙是毛澤東曾經學習、工作和進行革命活動的地方,橘子洲是長沙城西湘江中的一個狹長的小島,西鄰著名風景區岳麓山,毛澤東經常與同學和革命友好(即詞中所說的“百侶”、“同學少年”)在這里聚會。這時他即將離開長沙前往當時革命運動的中心廣州,行前獨立橘子洲頭,寫下這首表達一代革命青年凌云壯志的詩篇。
上半闕著重寫景,而景中寓情。秋水長天,湘江滾滾北去,“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重筆勾勒了雄奇壯麗的秋景。岳麓山和祖國大地上無數山嶺,楓林燦爛,一片火紅,湘江清澈晶瑩,千帆競發,百舸(大船)爭渡。這是描繪絢爛多彩、充滿活力的大自然風景,也是對大革命時期南方如火如荼的政治形勢的藝術概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雄鷹在長空振翅搏擊,魚群在清淺見底的大江遨游,萬種生物都在秋霜的季節自由搏斗。《水經注·湘水》引《湘中記》:“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見底。”這是實寫仰望所見和俯視所見之景,又是象征革命人民為自由解放而進行的斗爭蓬勃發展。“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寥廓,指廣闊的宇宙。詩人問:宇宙如此廣闊,這蒼茫大地的興衰,祖國命運的沉浮,由誰來主宰呢?革命正在開展,決戰即將進行,“誰主沉浮?”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而作者的言外之意,是將爭取由革命人民來主宰歷史。
下半闕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抒情從回憶展開:“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橘子洲曾是作者與許多同代革命者聚會商討進行革命活動的地方。使用“崢嶸”來形容那些不平凡的一個高峰接一個高峰的歲月,其中概括了那個時代的辛亥革命、反袁、驅張、第一次世界大戰、五四運動、建立中國共產黨等等重大歷史事件。“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道。”這四句描寫他與同學蔡和森、何叔衡等一代革命青年,正值青春年少,才華冠世,神采飛揚,意氣風發。據向明先生解釋,“揮斥”是自由奔放的意思(《莊子·田子方》“揮斥八極”,郭象注:“揮斥,猶縱放也”)“方道”,正當旺盛有力的意思,“形容新時代的青年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見《毛澤東詩詞鑒賞》)“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三句是對上四句的具體化,指那一代革命青年以救國為己任,議論國事,發表激濁揚清的文章,抨擊黑暗政治,宣傳革命真理,而把當時的軍閥視如糞土。這三句概括了毛澤東和戰友們在長沙組織新民學會,創辦平民夜校、文化書社、自修大學,《湘江評論》等等革命活動和反軍閥斗爭。“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毛澤東自注:“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作者自己的解釋是在江潮大浪中游泳,即使飛舟被遏,仍擊水而進,實際象征了一代革命青年在時代大潮里,迎著險流惡浪搏擊前進,展現了一幅奮勇搏擊、劈波破浪的雄偉畫圖。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詩詞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它不僅是作者個人的抒情言志,而且是20世紀20年代革命知識青年精神風貌的贊歌。在藝術上情景交融,既直抒胸臆,氣勢磅礴,又運用象征手法,對豐富的內容進行形象化的藝術概括。
上一篇:《宋代文學·文天祥·正氣歌序》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宋代文學·陳亮·水調歌頭》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