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詩經》·關雎(周南)》原文、賞析、鑒賞
關關雎鳩〔2〕,在河之洲〔3〕。窈窕淑女〔4〕,君子好逑〔5〕。
參差荇菜〔6〕,左右流之〔7〕。窈窕淑女,寤寐求之〔8〕。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9〕。悠哉悠哉,輾轉反側〔10〕。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11〕。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2〕。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14〕。
〔1〕《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三百零五篇,原名《詩》,或稱《三百篇》,原來都是配樂的樂歌。這些作品基本上產生于西周初期至春秋后期,即公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之間五百多年的時間。春秋末年的孔子曾對它進行重要的整理編訂,用作傳授學生的教材,以后便成為儒家的經典之一,稱為《詩經》。《詩經》的體例分《風》、《雅》、《頌》三部分:《頌》有《周頌》《魯頌》《商頌》,共四十篇,是廟堂祭祀樂歌;《雅》有《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是朝會樂歌和貴族燕享樂歌;《風》即《國風》,是十六個國家和地區民間的地方樂歌,共一百六十篇,分別用各地的地方樂曲演唱。三百零五篇作品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各階層的社會生活和風習,被稱為周代社會的“百科全書”。《詩經》是中國文學現實主義的源頭,它的賦、比、興的藝術方法,為中國文學開辟了藝術源泉。它不僅是中國文學的經典作品,也是世界文學的不朽名著。本篇是《詩經》的第一篇,也是《國風·周南》的首篇。“周南”的地理位置約在今陜西省東南部及河南洛陽市以南至湖北漢水流域一帶,《周南》共收這個地區的十一篇地方樂歌。《關雎》寫一個男子思慕一位少女,日夜不能忘懷,渴望能與她結為夫婦。本書所選《詩經》詩篇,均據《十三經注疏》本。
〔2〕關關:鳥鳴聲。雎(ju)鳩:水鳥名,即魚鷹。一說為鳩類,求偶時雌雄相和而鳴,毛《傳》(漢·毛亨《詩經傳注》,下同):“興也。關關,和聲也。”“興”是一種藝術手法,先詠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3〕洲:水中陸地。
〔4〕窈窕(yao tiao):體容嫻美的樣子。毛《傳》:“窈窕,幽閑也。”淑:品德和善。朱《集傳》(宋·朱熹《詩集傳》,下同):淑,善也。”
〔5〕君子:古代對男子的美稱。好:此指男女相悅。逑(qiu):配偶。好逑,愛侶、佳配之意。
〔6〕參差(cen ci),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ing)菜:一種水中植物,可食。〔7〕左右:指船的左邊或右邊。流:擇取。《爾雅》:“流,擇也。”這句形容那個女子擇取荇菜時向左向右的情狀。
〔8〕寤寐(wu mei):醒著,睡著。這里指日以繼夜。
〔9〕思服:二字同義,即思念。毛《傳》:“服,思之也。”
〔10〕“悠哉”二句:形容思念不已,不能安睡的樣子。悠:悠長,指思緒綿綿不盡。反:覆身而臥。側:側身而臥。
〔11〕采:采摘。
〔12〕琴瑟(se):古代的兩種弦樂器。友:親密相愛。這里以彈琴奏瑟,比喻與她相會相處時的親密無間、和諧愉快。
〔13〕芼(mao):拔取。“流”、“采”、“芼”,均指采取,但動作有區別,有遞進,兼表感情和追求的程度。
〔14〕“鐘鼓”句:敲鐘擊鼓使她快樂。這里指鐘鼓喧喧熱鬧的婚禮場面,是男子設想未來結婚的情景。
詩中抒情主人公思慕著一位美麗的淑女,日夜不能忘懷,希冀能夠與她親密相愛,舉行鐘鼓喧喧的正式婚禮。詩以雎鳩和鳴起“興”,以象征比擬的作用引起主人公尋求配偶的吟唱。“興”是《詩經》常用的藝術手法。全詩比較深刻地抒寫了主人公對愛情幸福的追求,感情深摯而純正。孔子評論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指這首樂歌是追求愛情的幸福,而感情并不放蕩,有相思的苦悶,卻不頹傷而有礙健康,對正當的愛情和婚姻是肯定的。儒家歷來重視婚姻,列為人倫之大本。這是孔子把《關雎》編為《詩經》第一篇的原因。這篇作品也常常被用為婚禮的樂歌。
上一篇:《清代文學·朱琦·關將軍挽歌》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先秦文學·《墨子》·兼愛(上)》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