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花·題玉簪》詠玉簪花詩鑒賞
李東陽
昨夜花神出蕊宮,綠云裊裊不禁風。
妝成試照池邊影,只恐搔頭落水中。
李東陽的這首歌詠玉簪的詩寫得情趣盎然。
“昨夜花神出蕊宮,綠云裊裊不禁風”寫花神夜間出行,離開她所居住的蕊宮。蕊宮,即蕊珠宮。道家傳說天上上清宮有蕊珠宮,神仙所居。唐·皮日休《揚州看辛夷花》詩說:“一枝拂地成瑤圃,數樹參庭是蕊宮。”宋·陸游《渭南文集》四十九《秋波媚》詞說:“曾散天花蕊珠宮,一念墜塵中。”李東陽詩描寫走出蕊宮的仙女飄然而行,體態婀娜多姿,裊裊而不禁風。綠云,綠葉如云煙,因是夜間出行,其如云,方不禁風,作者將玉簪花看作是仙女形象的化身,故有此語。“妝成試照池邊影,只恐搔頭落水中”一句則承接上句而來,極寫花神,即仙女,(即玉簪花的整體形象)梳妝后臨池試照身影,左顧右盼,瞻前顧后,只擔心頭上的裝飾搔頭,即玉簪落于水中,因而似乎格外小心注意。搔頭,即玉簪。《西京雜記》卷二:“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這實際是一幅玉簪花臨水開放,光彩輝映的美妙圖景,巧妙之處就在于作者通體用比。將玉簪花比作體態纖弱優美的花神臨水梳妝,以玉簪簪于發際,自我賞愛,紿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瞿佑《玉簪花》詩中有“花神獻寶著新妝”“不須石上憂磨折,長在佳人翠髻傍。”等句,也有意無意將玉簪花與花神相關聯,促人生發聯想。但并非通篇用比之體。黃庭堅《玉簪》:“宴罷瑤池阿母家,嫩瓊飛上紫云車。玉簪墜地無人拾,化作東風第一花。”一詩以傳說入詩,寫得靈活飛動,但玉簪花乃仙女身外之物。與李東陽這首詩中即將玉簪花比作花神仍有不同。同李作相似的是元代詩人劉因的《玉簪》:“臨風玉一簪,含情待何人?含情不自展,未展情更真。徘徊明月光,泛泛如相親。因之欲有托,風鬟渺冰輪。”。寫玉簪花似佳人含情待人,脈脈情愫,泛泛月光。水中月,月下花,氛圍渲染,迷蒙淡雅。給人美好的印象。而李東陽這首絕句由于受到四句的制約,就不能渲染和鋪敘,而只能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和場面加以刻劃,由小見大、虛實結合。就藝術手法而言,通篇用比,較之瞿佑所作更有渾然一體之感。較之黃庭堅所作更有含蓄不盡之致。說它是難得的詠玉簪花的上乘佳作,是不算過份的。
上一篇:瞿佑《玉簪花》詠玉簪花詩賞析
下一篇:龔自珍《惜秋華詠玉簪》詠玉簪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