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花·玉簪》詠玉簪花詩鑒賞
黃庭堅
宴罷瑤池阿母家,嫩涼飛上紫云車。
玉簪墜地無人拾,化作東風第一花。
黃庭堅系宋代著名詩人,他的這首詠玉簪的七言絕句寫得很生動形象。
明代田藝蘅《玉簪花賦》贊美玉簪“……拂拂翻榮,亭亭挺素,皓雪凝條,明冰封樹。山梔為之抱慚,水仙見而增妒。縱玉井之蓮花,亦同行而卻步。”不僅寫出了玉簪花的潔白如玉、亭亭而立的姿色使人有如親見,而且通過其它花卉與之相比退避三舍來反襯玉簪之美,可謂推崇之至。蘇軾《賦園中所有》詩寫道:“誰剪薄素紗,浸之青蘭盆。水淺浸不盡,下余一寸銀”是從玉簪花花形花色等細微處著眼予以描繪,而黃庭堅所詠,則從花形似玉簪這點生發,寫出了一個動人的傳說。“宴罷瑤池阿母家”一句寫傳說中西王母所居仙境歡宴歸家的仙女,宴罷,表明歡宴結束,省略了宴會盛況描繪。“阿母”點明系西王母之女之稱謂,瑤池當然是指天仙居所了。接著“嫩瓊飛上紫云車”一句就寫了仙女乘紫云車回歸情形。“飛”字十分準確生動,騰云駕霧,飄然而行,有動態感。“嫩瓊”本指淺色美玉,這里借以指代仙女,“嫩”字顯得嬌嫩輕盈,給人以美好印象。這兩句表面看來與玉簪花無關,實際是在為后面兩句作鋪墊。參加瑤池歡宴,在阿母家的少女表現會是什么樣子呢?雖然沒有詳述,但卻可以想見。宴罷飛上紫云車舉動表明她是盡興而歸的,或許是微醺之后步履匆匆的。所以第三句“玉簪墜地無人拾”正好表明了仙女宴罷之后的醉態,也仍是寫實之句。最后“化作東風第一花”點出題旨,令人恍然,原來通篇所寫乃是在于說玉簪花的來歷。當然,傳說畢竟是傳說,人們往往將所欣賞所贊美的事物加以神化、美化,從而增添引人的魅力而自我陶醉于其中,這似乎也是一條規律。黃庭堅將玉簪花寫成仙女的玉簪墜地脫化而成,人們讀后明知其事也假,但也卻覺其真,其奧秘就在于藝術的鑒賞心理在起作用。美麗動人的傳說附著于玉簪花之上,就使人由玉簪花之形似玉簪,而聯想到戴玉簪、失玉簪之仙女。余味無窮。明人瞿佑說:“不須石上憂磨折,長在佳人翠髻旁。”也是借玉簪之形連帶而及佳人。李東陽寫得更為形象具體“昨夜花神出蕊宮,綠云裊裊不禁風。妝成試照池邊影,只恐搔頭落水中。”較之黃庭堅這首詠玉簪之作,更為指實。但比較二詩氣度而言,黃作勝于李作。黃庭堅是北宋江西詩派宗主,自成一體。這首詠花之作雖不足以體現黃作的全貌,但就其聯想之空闊來說,就是蘇軾那首《賦園中所有》也顯得局促。江西詩派講究煉字,無一字無來處,有所謂“點鐵成金,脫盤換骨”之說,在故紙堆里討生活,雖有細微處刻劃精巧之得,但從詩歌的發展概貌來說,失大于得。黃庭堅的許多好詩倒是與他生活際遇緊密相關,不純然得之于書齋。而這首詠花之作。其獨到之處就在于引用傳說,聯想豐富“玉簪墜地無人拾,化作東風第一花”。堪稱寫玉簪花的佳句。
上一篇:羅隱《玉簪》詠玉簪花詩賞析
下一篇:劉因《玉簪》詠玉簪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