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蕉·紅蕉》詠美人蕉詩鑒賞
晚英值窮節,綠潤含朱光。
以茲正陽色,窈窕凌清霜。
遠物世所重,旅人心獨傷。
回暉眺林際,戚戚無遺芳。
“紅蕉”即“美人蕉”,詩的首聯,描寫了晚秋時節紅蕉的形象。此時,百花業已凋零,敗葉枯枝為秋風席卷著瑟瑟作響,而只有紅蕉仍競相開放,特立爭榮,為這肅殺的景象添上了些許的生氣。它那寬闊肥實的葉子,在雨露滋潤下油綠油綠的,那朵朵大紅的花瓣光華閃閃,花與葉交相輝映,分外艷麗,一個“含”字非常鮮明地狀寫出它的美麗。季節既然已是秋末,紅蕉卻如此嬌美悅目,可謂非一般俗花可比了,足見其品格之高尚。
頷聯,對它的品格展開了描寫。“以茲正陽色”,勾畫了它的顏色,“正陽色”即大紅色。美人蕉有大紅、深紅、鮮黃、火黃之分,其中最屬紅色的光采奪目、鮮艷動人。特別是經過一夜寒霜的侵襲,在早晨的太陽照耀下,仿佛為微雨洗滌一般,新鮮,挺撥,亭亭玉立,迎著那陣陣秋風,更加顯得妖嬈多姿、絢麗無比。它的這種凌霜耐寒的性格,豈不更令人贊賞和羨慕嗎? 在這里,既突出了它的外觀之美,又表現出它的堅強不屈的特質。
頸聯兩句轉入情感的抒發。“遠物世所重”,是說紅蕉的美麗能博得人們的喜愛和重視,何以稱為“遠物”呢?詩人由遙遠的京城長安,貶至永州,此地對他來說是客鄉,一切東西當是陌生的,紅蕉自然也是遠物了。詩人由花及身,不禁感慨萬端:想到個人年輕時就懷有改革弊政的理想和抱負,中了進士;步入了仕途,積極地參與了“永貞革新”活動;沒料到風云變幻,僅幾個月后就被貶謫到這偏僻之地;自己的主張、行動不為憲宗及朝中當政者所理解,處境是如此的艱難和孤寂。這一沉重地打擊,怎能不使他傷感呢?“旅人心獨傷”,正是這種復雜思緒心態的寫照。當然,他的黯然神傷,并非沮喪頹廢,萬念俱滅,而是作為一個具有理性和感情的人,面對這美麗的紅蕉,而自然發出的身世之感和真實思想的流露。
尾聯,扣緊詩題,回應首聯,烘托了紅蕉生長,開放著的周圍的自然環境。詩人也許是剛到野外漫步,也許是出游歸來,在曠野之中看到這樣美麗的鮮花還在盛開著的情景。在一抹斜陽的余輝中,看那剛剛走過的樹林的邊沿,一切景物盡收眼底,草衰葉落,萬物凋零,一片凄涼,除了紅蕉,再也見不到其它的花了,這既渲染了肅殺凄清的深秋節氣,又反襯了紅蕉的不凡和可愛。通過這樣的描寫,使人們感受到詩人的情趣、心境,與眼前的一切完全融和在一起了,是那么自然,那么協調,留給人們以無限玩味的余地。
上一篇:李紳《紅蕉花》詠美人蕉詩賞析
下一篇:徐凝《紅蕉》詠美人蕉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