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秋葵》詠葵花詩鑒賞
唐彥謙
月瓣團欒剪赭羅,長條排蕊綴鳴珂。
傾陽一點丹心在,承得中天雨露多。
古人寫詠花詩,都是既寫花又寫人,花和人雖分實合。一首好詩,能達到“是花是人,婉曲纏綿,耐人尋味不盡”(黃蓼園語)的境地。《全唐詩》說唐彥謙“博學多藝,文詞壯麗。至于書畫音樂,無不出于輩流”。再加上他仕途雖有變故,但官終刺史,還算順利。這種情緒在他的詠花詩中多有流露,《秋葵》是較為明顯的一例。
嚴格地說,葵花并不是花卉成員,但它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特質,便于古往今來的詩人們表達特定的思想感情。你看那圓盤上的月形花瓣,就象剪紅羅花的花瓣似用剪刀剪成一樣,排列在花心的周圍。“綴鳴珂”是進一步用富貴人家以美玉作成飾物裝扮馬匹的事例,比喻花瓣綴在花心周圍的樣子。這兩句詩直寫葵花的外部形態,比喻貼切,形象十分鮮明。后兩句詩抓住葵花的內在特質,并加以發揮,一語雙關,詩人傾注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傾陽”是葵花的固有屬性,唐代大詩人杜甫寫過“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的詩句;北宋詩人梅堯臣在《葵花》詩中也說“此花生不背朝日”,這都是在詩歌中直言葵花基本屬性的。但把這種屬性說成是“一點丹心”,含義就遠遠超出了事物自身的范圍,給人留下了廣闊的思索余地。對一個人來說,要做好一件或幾件事物,除了客觀條件外,主觀上的“一點丹心”是十分重要的。詩人緊接著又把這種思想加以發揮,說由于“丹心”“傾陽”,才能夠從“中天”那里得到更多的“雨露”,利于自身成長,結出豐盛的果實,這已經接近議論了,是用具體形象表達抽象的哲理思想,使這首小詩具有了普遍意義。
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說:“人謂詩主性情,不主議論,似也而亦不盡然。”他在評論杜甫“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等詩句時,說是“純乎議論”,但這種議論不是概念的,而是“須帶情韻以行,勿近傖父面目。”詩中有生動的形象,同時又用生動的語言表達精辟的哲理思想,這就是《秋葵》的藝術特色。
上一篇:戴叔倫《嘆葵花》詠葵花詩賞析
下一篇:梅堯臣《葵花》詠葵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