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梔子》詠梔子花詩鑒賞
桅子比眾木,人間誠未多。
于身色有用,與道氣相和。
紅取風霜實,青看雨露柯。
無情移得汝,貴在映江波。
這首詩是《江頭五詠》組詩的第三首,這是杜甫在成都度過第三個春天所寫。其時杜甫已年過半百,流離多年,暫得小憩,自然有心詠花鳥。但杜甫的詠花另有寓意,正如王嗣奭所說:“公之詠物,俱有為而發,非就物賦物者,蓋詩之比也。”(《杜臆》卷之四)
梔子花芬芳特異,色白,型大,且花冠六裂,世所罕見。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廣動植之三,木篇”稱:“諸花少六出者,唯梔子花六出。”梔子花的果實象酒器——卮,故名梔子。
這首詩首先通過梔子與眾木的對比,總寫其與眾不同,誠為人間少有的佳木。接下去具體描寫梔子特出之處時,并不是一般地從花的香味、花片的數量及果型的特殊等方面去著筆,因為那些固然是梔子的特點,但不是它的本質特點,只是其表面特征。
第二聯從實際功能和價值方面禮贊梔子。它的果實可取黃色,作為染料可以染帛與紙;它的果實性寒味苦,中醫以之入藥,功能是清熱瀉火。《本草綱目》稱梔子解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其理氣調和之功自然是清楚的。“色有用”、“氣相和”兩句充分肯定了梔子的經濟價值和醫藥價值。第三聯以鮮明的色彩再現了梔子的姿容,與第二聯相諧,一表一里,一貌一神,將梔子的觀賞價值描寫的更廣更深。梔子不但花是碩大美麗的,而且全身枝葉、果實皆可欣賞。能欣賞梔子的枝葉、花朵、果實,人們欣賞的時間,機會,角度就極大延長、增多、變化了,從中獲得的樂趣也自然更醇美。“紅取”、、“青看”兩句,首先將顏色字映入人們眼簾,異常醒目。枝葉著雨翠綠欲滴,果實經風霜由青而黃,中仁深紅。在盎然生機中,在發展變化中,寫出梔子的枝、果的可愛,寫法靈活,生動形象。
看完前三聯,再回頭咀嚼“人間誠未多”句,其含義更深更廣了。
梔子之貴,誠由其觀賞、經濟、藥用等價值決定。然更可貴的還在于它“但取映江波,更無心移植上苑也”(《杜詩鏡銓》卷九)。謝眺有《詠墻北梔子》詩:“有美當階樹,霜露未能移,……還思照綠水,君階無曲池。”意為“期在見用”(浦起龍《讀杜心解》卷三之三)杜甫翻謝意,“此公自傷以杏之安而孤冷不合于時,甘自老于江湖也。”(《杜詩鏡銓》卷九)難怪嚴武薦舉他,他堅辭不干。詩人一直心系朝廷,憂念蒼生;但坎坷困頓,已使他在仕途上不抱任何幻想。然根本不能移的,是詩人憂國憂民之心,這是最可寶貴的。
上一篇:蕭綱《詠梔子花》詠梔子花詩賞析
下一篇:劉禹錫《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詠梔子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