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演講焦慮,如何斷舍離?
一
我每次去演講,都會不自覺地有些焦慮,好像是一種自然反應。無論成功演講過多少次了,無論多少人夸你演講得真好,但臨到每一次演講之前,還是會有一點焦慮。
這種焦慮激發了杏仁核,杏仁核告訴丘腦我有危險了,腦垂體等開始工作,分泌腎上腺素,讓自己緊張起來,準備戰斗。然后身體開始有反應,呼吸加快,緊張,等等。我想說的是:
1.任何一個人在演講之前都會焦慮,區別只是焦慮的程度不同
如果你留意很多名人傳記的話,會發現很多名人和你一樣,也會焦慮。而且中國有句古話,大將軍臨危而懼,意思就是臨場的時候也會有所焦慮,即便你身經百戰也不能避免。
2.適度的焦慮有助于提高臨場表現
過度的焦慮會讓人十分緊張,無法呼吸,幾乎暈死過去;過度的不焦慮讓人看不到問題所在,無法進入狀態。
既然人類進化出了焦慮這種情緒,那它就是有用的,用處就是讓你看到類似危險的時候,能提高警惕。
被老虎襲擊過一次,發現自己還打不過它。這種焦慮就植入到基因里,下次見到它的時候,記得焦慮,記得逃跑。所以焦慮是有用的。
過度焦慮呢,就是看見老虎跑不動了,手腳不聽使喚。
過度不焦慮呢,就是看見老虎說,哥們一起玩一會兒,然后小命就沒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武松,首先酒量咱就不行。
二
記得我年輕的時候,大概18年前,去人民大會堂領獎——這么年輕有為嗎?當然不是的,是代替別人領獎。
第一次上這么大的舞臺,焦慮瞬間就迸發了,雙腿開始打戰,呼吸急促,腦部供血不足,我害怕自己會暈過去。但越是害怕,越是焦慮,身體反應越明顯。
另外還要控制自己,不能讓別人看出來緊張,不然多丟人呢。越是控制,也越是焦慮。
好在領獎的時間非常短,雖然我感覺時間非常長,事實上也就一兩分鐘。下臺之后,后背整個都濕了。
這只是領個獎而已,還不是頒獎,也不需要講話。
后來我就琢磨,原因可能有兩個:第一沒經驗,第一次總是緊張;第二不自信,不知道上臺之后怎么表現。所以過度焦慮。
我開始用一年的時間練習,如何克服演講焦慮。在一年后的某個活動,我上去演講,在座的都是當地的官員,作為最年輕的演講者,也是唯一一個脫稿的演講者,獲得了滿堂彩。
三
如何克服的呢?
我想最核心的一個秘訣就是,你對自己的演講內容要非常自信,非常專業,非常了解。就是你得懂。
現在,在任何一個地方讓我講斷舍離,我都能輕松完成,但是你讓我講時間簡史,我就不行。專業是最堅實的基礎。你會發現,只要你講得專業,無論你的演講是平實的還是激情的,是死板一點還是幽默一點,是啰唆一點還是簡潔一點,都不重要了。
因為,聽眾需要你的內容,就是有需求,你能滿足需求。
如果你在對自己的專業都不大懂的情況下,去學習很多演講技巧,就是舍本逐末,緣木求魚。以為自己是不會演講,其實是你不懂專業。
你要保證,在座的所有人,都沒你專業。
在這個基礎上,可以有一些小技巧:
(1)適度焦慮是正常的,別介意。
(2)焦慮的時候,深呼吸20下。
(3)把注意力轉移到演講內容上來。
如果專業是第一重要,第二重要就是調整注意方向。你要想演講的內容,而不是考慮演講失敗會怎么辦,別人會怎么看,等等。注意力被轉移以后,焦慮就降低了。
你也會發現,拜訪陌生客戶,最緊張的時候是進門之前,一旦開始就不緊張了,因為你要聊天要喝茶,要談笑風生,沒工夫緊張了。
(4)技巧不重要,內容才重要。
對一件衣服,你舌綻蓮花說多么多么好,都不如說“打三折”來得有效果。
(5)多練習。
(6)你是來滿足對方需求的,是提供幫助的,不是來索取的,所以自然感到放松。
(7)只管開始,第一次沒做好,第二次就會好一些。畢竟,你不能比我在人民大會堂的表現更糟糕了吧。
上一篇:注意力渙散,導致青少年缺乏意志力
下一篇:靈感偶然而發,卻有極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