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表述:“投資自己才是一個好投資”,或者“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投資”。那么,怎樣才叫作投資自己呢?投資在自己的哪些方面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呢?我們又該如何投資自己呢?
在回答這些問題以前,我想先講兩個故事。
先說我個人,其實我也并不是在特別富有的家庭中長大的,直到現在,我也并不算是一個很會賺錢或者很會理財的人,但是細細想來,從我讀書到畢業再到走入社會,好像從來就沒有過在需要消費的時候捉襟見肘的情況,個人認為自家的生活品質也是在一年年逐步提升,從沒有過為了生計特別委屈自己的情況。想來,我人生的不失敗來自我成功的消費理念,我雖然不懂得理財,卻很會為自己僅有的資金做出一些切合時宜的計劃。我發現,毫無計劃性地刷爆卡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付出某筆資金,雖然聽著同樣都是在消費,但是卻會給我們兩個截然不同的反饋。前者是恢復理性后的自責,后者卻是長期積淀后的積極回報。所以,親愛的寶貝,并不是所有的消費都不能稱為投資,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所做出的任何一個投資都可以被稱作變相的消費。而我相信,一些正向的消費完全可以變成一種我們在自我身上的能有所回報的“投資”,不僅能幫助我們提升眼下的生活品質,更能讓我們逐步靠近更好的生活,找到屬于自己的理想世界。
再說我的朋友阿語。阿語擁有著一份令人光聽名字就會很羨慕的工作:“旅行博主”。因為做這份工作,年僅24歲的阿語就已經走過了超過37個國家的375個城市,并且從沒有要過家里的一分支持。而阿語之所以能實現自我逆襲,做這份讓自己引以為傲的工作,完全源于當初她的一項投資:將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拿來投資在了旅行上。
阿語說,旅行應該算是她能擁有的最昂貴的一份“奢侈品”。早在大學生涯的時候,阿語就一直憧憬著全世界的美景,但是卻擺脫不了囊中羞澀的尷尬。因為阿語的父母認定的教育方式就是“孩子不應該太過嬌生慣養”,所以,他們每個月只會給阿語基本的生活費,阿語想要出去旅行、想要出去游玩,就只能通過自己付出勞動去換取。
后來,阿語為了能去南美游玩,選擇在一家中餐廳里打工,每天靠著小費盈利,每周打4天的工,每天不是上課就是去實驗室,或者是去中餐廳打工,然后再回宿舍去寫作業、睡覺……這種辛苦和枯燥其實是阿語這個年紀的姑娘難以承受的。但是等到阿語拿到薪資,終于攢夠了去南美旅行的經費的時候,阿語對旅行的渴望和義無反顧讓她明白,這一切的努力都值得。就這樣,阿語在不斷獨自旅行的經歷中學會了與自己獨處,學會了成為一個強大并且更堅定的自己。阿語說,旅行的時候她可以不必是任何人,可以不必是別人的女兒、別人的同學、別人的朋友,只需要成為自己,成為一個凡事自己做主的真正的自己。通過旅行,阿語找到了越來越強大的自我,也開始意識到這種一直行走的狀態并不只是源自她一時的興趣,她可以為此付出自己一輩子的時間。最終,這種在旅行上義無反顧的投入不僅讓她開闊了眼界,更讓她找到了“旅行博主”這樣一份更能提升自我價值的工作。
阿語記得自己通過旅行賺得的第一獎品只是一個航拍儀,但是隨著阿語當成愛好般記錄下的旅行片段在社交網絡上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品牌找到了阿語,希望她能為他們做出一些推廣。就這樣,不知不覺,阿語成了一個專職博主,擁有了一份令人艷羨的工作。回想起來,阿語說,這一切都源自她自己始終是一個知道如何“投資”才是最值得的人。
親愛的寶貝,提升我們生活品質的方式有很多,學會投資自己,為自己的興趣而不是別人的目光埋單,就是其中最快樂的一種。因為說不定哪一天,你就能像阿語一樣,首先付諸世界一份熱情,世界也回報你一份值得被肯定的價值。
親愛的寶貝,無論是攢錢、省錢還是拼命賺錢,其實都不及“會投資”來得重要。而這個會投資,很多時候,都在于自我投資,即花錢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很多時候,我們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會在為錢所苦,似乎永遠都在彌補金錢的黑洞,他們節衣縮食都是為了買車買房,撫育子孫后代,卻往往忽略了投資自我。親愛的寶貝,如何學會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自我完善其實比接受教育來得更加重要,學會將錢真正地用在自我投資上,也才是我們這一輩子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
親愛的寶貝,我們的人生都是屬于自己的,除了我們自己,沒有人能為我們的人生負責,更沒有人能代替我們過好一輩子。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舍不得花下的那份錢,如果能被用在對的地方,不光能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更能讓我們發掘出無限的潛能,提高自我的競爭力。這樣,當我們遇見了最好的自己時,整個世界也會為我們喝彩。而當我們越強大的時候,我們也會發現,世界也就越公平。
上一篇:敢想敢做,前進的步伐永不停歇
下一篇:有原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