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內心強大
我發現,許多人對“內心強大”四個字有誤解。我不只一次聽人說過,內心強大就是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內心強大就是心有城府,甚至有人說內心強大就是“厚黑”。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在開篇之前探討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內心強大。如果連基本的概念都沒弄清楚,那么很難培養出真正的內心強大的孩子。
1.擁有權力、財富、成功,算不算是內心強大
如果談論強大,權力、財富、成功帶來的“強大感”應該排在第一位,因為這三樣帶來的內心優越感太明顯了。
我們都有去某個機構辦事的經歷。機構的工作人員趾高氣揚,臉難看、話難聽,很簡單的手續卻讓我們跑很多次,無論我們如何著急、焦躁、疲憊,他們都無動于衷,甚至心中頗為得意。
小孩A在小孩B面前炫耀:“看,這是我爸爸從美國給我買的玩具?!毙『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玩具,那只是媽媽在附近的小超市花10元錢買的。然后,他羞愧地低下了頭。
一個人有房有車且是一家跨國公司的部門總監,動不動就給身旁的人上課:“你要像我一樣努力,一樣成功,才算活得有價值?!?/p>
機構工作人員在客戶面前、小孩A在小孩B面前,跨國公司部門總監在朋友面前,是不是內心強大?現在,我們去掉他們的身份、道具,或置換一下場景,機構工作人員不再在那個機構上班,小孩A現在沒有了爸爸從美國買的玩具,跨國公司部門總監遇到了一家跨國公司的董事長,他們的內心還有優越感嗎?或許,他們膨脹的內心會迅速萎縮,優越感頓時喪失。
所以,這不是真正的內心強大。真正的內心強大是建立在自我上面,不是建立在自己占有的東西上面。占有的東西很強,不代表他們的內心就很強。如明星、富豪、成功人士中都有自殺的案例,這說明權力、財富、成功并不能絕對使一個人的心理變得強大。不過,它可以給人帶來一定的自信,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一個人的能力。但是,如果一個人在失去權力、財富、成功時依然自信,那他有可能是真正的內心強大。
2.聰明、優秀是不是內心強大
小孩A很快拼好了一副拼圖,但小孩B怎么也拼不好。小孩A不屑地對小孩B說:“你真是個笨蛋!”小孩B羞愧地低下了頭。
小孩A在小孩B面前展示自己的試卷:“看,我考了100分。”小孩B看了看自己的試卷,羞愧地低下了頭。他只考了60分。
小孩A在小孩B面前是內心強大嗎?如果聰明、優秀是內心強大,那些學霸為什么會自殺?聰明、優秀的人之所以嘲笑不夠聰明和優秀的人,是高智商帶來的優越感,是來自頭腦的優越感,不是來自心理的優越感。他們有可能智商很高,心理上卻很懦弱。例如有些高智商的人在遇到危險時心理會迅速崩潰,完全忘記了調動他們的智商。
但是,如同權力、財富和成功能帶給人自信一樣,高智商也能帶給人一定的自信。因為他們憑借高智商就能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從而增加了對事情的把握能力和對危險的防御能力,達到了心理強大的人所能達到的效果。如諸葛亮,他能通過觀天氣、星象來把握戰爭的輸贏,這種智商上的強大也帶來了諸葛亮心理上的強大。但是,不是每一個高智商的人都能像諸葛亮那樣同時心理也很強大。換一個人實施空城計未必能成功。
所以,聰明和優秀有助于人的內心強大,但它不等同于內心強大。
3.身體上的強壯、權威是不是內心強大
高年級的同學A勒索低年級的同學B:“不把零花錢給我,我就打你。”面對比自己更強壯的同學的威脅,同學B只能乖乖地把自己的零錢給同學A。
孩子調皮搗蛋,爸爸噼里啪啦把孩子打了一頓,說道:“我不信我一個大人還治不了你!”孩子大氣也不敢出。
高年級同學在低年級同學面前,父親在孩子面前是內心強大嗎?當然不是。因為他們不是在一個天平上比較。他們一個用身體上的強壯,一個用父親的權威來壓制對方、迫使對方屈服,這不但不是強大,還是恃強凌弱。
4.超凡脫俗、出世是不是內心強大
放下欲望、超凡脫俗、看破紅塵、信教、出家是不是內心強大?我認為,這是一種不讓自己痛苦和煩惱的手段,但也可以說,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逃避。因為無法承受世間的痛苦,所以找一個方式讓自己從心理上不在乎。它確實可以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平靜與和諧,但它是以犧牲欲望帶來的快樂為代價。這種境界只有極少數人能達到,不是我們提倡的內心強大。我們可以在修煉自己強大的內心時借鑒它的思維方式,以出世的方式去入世,但不一定要像他們那樣去生活。
5.極端分子、殺人犯是不是內心強大
有時候,我們會佩服那些極端分子和殺人犯,他們能在強大的壓力下與世界為敵,內心不強大怎么可能做到這一點?但是,我們提倡的內心強大是建立在心理健康的基礎上,極端分子、殺人犯的心理則已經變態,他們的內心被憤怒控制,行為被情緒支配,他們想要毀滅世界的原因正是他們內心的恐懼不安。例如,那些喜歡打架的孩子不是因為他們內心強大,而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太弱小了。
從道德上來說,我們提倡的內心強大并不會傷害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我們只是想要保護自己,發展自己,讓自己生活得更幸福。所以,帶著憤怒和仇恨的攻擊行為,不管多么有力量,也不是內心強大。
至于一味地隱忍、內心城府、“厚黑”等,只能算是混社會的伎倆,是一種雞賊似的小聰明,更談不上內心強大。
以上都不是真正的內心強大,那么,真正的內心強大是什么?我認為,應該符合以下幾個標準:
1.有自我的認知體系
內心強大的人,他們的心理優勢不會建立在權力、金錢、成功、優秀、智商等外在評價系統上,因為這些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并有可能隨時失去,而是建立在內在評價系統上,即“我總能找到我的特點和優勢,這使我可以自信”。他們通常會有一套自己的認知體系來解釋自我和這個世界,這使得他們可以不太理會別人對他的看法。他們不以占有這個世界為目的,所以這個世界也操控不了他們,但他們的內心卻可以操控這個世界。他們可以在任何人、事面前都保有心理優勢,在人格上,他們更是有著高度的自尊。他們可以通過自我(現實原則)構建的世界來調節本我(快樂原則)和超我(道德原則),使這三者達到平衡,從而使內心始終處于平衡的狀態。
2.理智與情感的平衡
內心強大的人既不會一味理性,也不會一味感性,而是會用理性來調控情感,用感性來表達理性的思維。他們既能客觀地看問題,同時又不失同理心;既能堅持自己的信仰,又能根據現實情況靈活轉變面對外界的態度。他們游走在理智與情感之間,保持著兩者的平衡。
3.意識與潛意識的和諧統一
頭腦指揮著人的意識,心靈指揮著人的潛意識。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類的心理活動分為意識和潛意識。意識通往外部世界,符合現實原則,傾向于道德和責任,更加理性,大多來自父母或社會的影響。但對人的心理真正產生影響的卻是潛意識,潛意識代表著原始沖動和本能,是人無法直接得到滿足,被壓抑起來的需求和欲望,但它隨時會被激活。如果這兩者不能統一,頭腦(意識)指揮人這樣做,心靈(潛意識)指揮人那樣做,人的內心就會陷入分裂。所以,內心強大的人能使這兩者得到較好的統一,意識讓人這樣做的時候,潛意識愿意去配合;潛意識想去這樣做的時候,意識不會譴責。這樣,人的內心才會得到和諧與平靜。
4.內心沒有較大的沖突
沖突除了來自本我和超我、意識和潛意識不能統一之外,更多來自認知上的沖突。如互相矛盾的動機、目的、利弊,混亂的價值體系,各種不合理的認知,虛假的自我等,都會帶來內心的種種沖突。心中若充滿沖突,內心同樣會陷入分裂和混亂。而內心強大的人能很好地從這些沖突中突圍而出,為自己的內心找到落腳點。這需要人了解真實的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活出真實的自我,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才能從紛亂的沖突中迅速找到重點,使內心歸于平靜和有序之中。
以上幾點總結來看,其實就幾個字——統一和平衡,因為人的內心一旦分裂和失衡,便會陷入各種負面情緒之中,甚至心理崩潰。這時,人就不可能有心理能量去抵御挫折、應對變化、做各種事情。所以,真正的內心強大是有能力使自己的內心獲得平衡、和諧和平靜,并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自己的智商、情商、逆商、認知等,發展自我,創造自己所能創造的一切。心理學和心靈雞湯的重要區別是,心靈雞湯強調后者,而心理學要先解決前者,心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人的智商、情商、逆商等根本就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從以上探討可以得出,在心理強大這個問題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出身如何、是否聰明優秀,擁有多少財富,每個人都可以內心強大。也就是說,父母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培養,孩子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去修煉,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長為內心強大的人。
上一篇:與自己比賽,不與別人盲目比較
下一篇:體驗讓孩子的心智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