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就什么事業,就馬上去行動
約瑟夫·墨菲說:“決定你命運的絕不是才能,更不是壞境和外在條件,而是你的思考方式,即你的想法。”從現在起,想象自己能夠成為什么樣的人,讓這種“心想”成為一種習慣,在潛意識強大的力量之下,自己真的會成為想象中的人。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努力去成為這樣的人;你想成就什么事業,就馬上去行動。
很多時候,我們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將來能像松下幸之助一樣成為獲得巨大成功的實業家,希望進入自己夢寐以求的公司,謀得一個稱心如意的職位,等等。但是,最終,有的人能夠實現自己的愿望,擁有成功的人生;而有的人卻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過著不幸福的日子。
阿爾伯特·哈伯德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布魯明頓,父親既是農場主又是鄉村醫生。年輕時的哈伯德曾在巴夫洛公司上班,是一名很成功的肥皂銷售商,但是,他卻對此感到不滿足。1892年,哈伯德放棄了自己的事業進入哈佛大學學習,然后,他又輟學開始到英國徒步旅行。在旅途中,哈伯德遇到了威廉·莫瑞斯,并喜歡上了莫瑞斯的藝術與手工業出版社。
哈伯德回到美國,他試圖找到一家出版社來出版自己的《短暫的旅行》的自傳體叢書,但是,他沒能如愿。于是,他決定自己來出版這套書,他創建了羅依科羅斯特出版社,書出版之后,哈伯德成為既高產又暢銷的作家。隨著出版社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們紛紛慕名而來拜訪哈伯德,最初游客會在出版社四周住宿,但隨著人越來越多,周圍的住宿設施已經無法滿足滿要了。哈伯德特地蓋了一座旅館,在裝修旅館時,哈伯德讓工人做了一種簡單的直線型家具,這種家具受到了游客們的喜歡,哈伯德又開始涉足家具創造業。哈伯德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同時,出版社出版了《菲士利人》和《兄弟》兩份月刊,隨后《致加西亞的信》的出版使哈伯德的影響力達到了頂峰。
有人說,阿爾伯特·哈伯德擁有無比傳奇的一生,他之所以在多方面都能獲得成功,就在于他從來都是想做就做,不斷地朝著自己的一個又一個目標努力奮進。阿爾伯特·哈伯德一生堅持不懈、勤奮努力地工作,成功對于他來說是理所當然的。在《致加西亞的信》中,阿爾伯特·哈伯德講述了羅文送信的情節:“美國總統將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了羅文,羅文接過信以后,并沒有問:‘他在哪里?’而是立即出發。”猶豫、拖沓的生活態度,對許多人來說已經是一種常態,要想成為羅文這樣的人,我們就應該馬上去做。
人生的精彩源于夢想的精彩,你的行為決定成就的高度。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人生的道路該如何去走,向著什么方向去走,最終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所有這些問題都應該有我們自己的立場,而不需要被別人保證。如果我們想去做事情,為什么不去呢?如果我們失去了嘗試的勇氣,那么一生也不會有什么大的作為。
許多人總是說:“我想做……”但他們總是停留在口頭表達,遲遲不肯行動,前怕狼后怕虎,又想去做,又擔心失敗,結果就是卡在那里。多年后,依然是平平庸庸,事業也不見起色。
從前有一頭毛驢,它擁有兩堆草料。它餓了,可是站在兩堆草料中間,是去左邊還是去右邊呢?往左邊走走……嗯,還是去吃右邊的比較好;往右邊走了幾步……算了,還是去吃左邊那堆好了。走走又回頭,回頭又走走,于是,這頭幸運的、富有的毛驢,就這樣在兩堆草料間活活地餓死了。這個故事當然是有點夸張,可是,不要說人就不會做這樣的傻事。因為人比毛驢聰明,思考能力強,在前思后想中,更容易猶豫不決,失去機會。在生活中,有不少人做事思前想后、顧慮太多,結果在猶豫不決中喪失了絕佳的機會,也失去了改變人生的機會。
目標是否可以實現,關鍵在于是否及時行動。在任何一個領域里,不努力去行動的人,就不會獲得成功。正所謂“說一尺不如行一寸”,任何希望、任何計劃最終必然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只有及時行動才可以縮短與目標之間的距離,也只有行動才能將夢想變為現實。如果你只是心里想想,而總是考慮其他因素,錯過了及時行動的機會,那會后悔莫及。
人生有三大憾事:遇良師不學;遇良友不交;遇良機不握。很多人把握不住機遇,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條件,沒有膽識,而是他們考慮得太多,在患得患失間,機遇的列車在你這一站停靠了幾分鐘,又向下一站行駛了。我們生活在一個激烈競爭的時代,很多機會本來就是稍縱即逝的。每每,在優柔寡斷的人左思右想的時候,機會已經溜到了別人手里,把他遠遠拋在了后面。
上一篇:你不行動就不知道自己會有多成功
下一篇:你的格局決定了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