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自己的虛榮心
一位商店經理接到手下一位推銷員的極具侮辱性的信。
推銷員來信的大意是:經理一無是處,給他的印象十分惡劣,他并不覺得應該尊敬他。并希望他下臺,讓副經理取而代之。總之,這封信措辭之嚴厲、態度之惡劣讓人大吃一驚。
但這位經理的態度更令人吃驚。他就是貝克,后來成為《考利歐周刊》的發行人。他的副手叫巴騰,和推銷員關系很親密。本來這封信是寄給巴騰的,而那位推銷員也沒想讓貝克親眼去看這封信。但是,一直以來,貝克和巴騰是互拆商業信件的,信寄來時,正好巴騰不在。
讀了此封極具挑釁意味的信后,貝克就拿著信跑到老板納勃的辦公室(納勃是《考利歐周刊》的老總,還擁有許多其他產業)。貝克說:“你看,我做經理做得多出色??!帶出了一個這么好的副手,連我手下的推銷員都認為他比我強。”
沒有絲毫的嫉妒和惱怒之情,卻為副手的才能得到正面的認可而感到自豪。他就是這樣,把一地碎磚變成了花球。大人物都是這樣,他們對智慧和能力強于自己的人,不是嫉妒擠兌,而是滿足他們,拉攏并駕馭他們,從而完成大業。而平庸之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常嫉妒能干的下屬,因為人們不看重他,他就更加迫切希望得到重視,但這樣越難得到重視。而領袖人物們的眼光和胸懷是十分開闊和寬廣的,他們不在乎一時的虛榮,他們更看重的是結果。
卡內基在說起他的成功之時,總是聰明地把功勞讓給周圍的人,他認為他們比他更聰明。
林肯在選擇內閣成員時,并不排斥那些意志堅定、難于控制的人,甚至對一向鄙視他的人,也能做到量才使用。陸軍司令史丹頓是繼卡梅侖之后的一員名將,他經常侮辱林肯為“原始的大猩猩”,并說布爾侖災難是林肯管理無方造成的。但林肯并不為難他。林肯最得力的財政大臣柴斯最初也很討厭他,還曾背地里反對過他,但后來都被林肯征服了。無論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林肯總能包容且重用那些能擔當重任的人。同時,他很謙虛地看到自己的弱點,而他重用的人都是能彌補他弱點的人。
而平庸人是無法容忍那些難以操縱的人的,他甚至不想自己的權力有所分制,卻總抱怨沒有一個真正得力的助手。也許此話是真的,但事實上他并不真正需要那些人才。他永遠看不清自己,不信任別人,不想放手讓別人做去,以為只有自己才能做好。因為他把自我提高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境界,所以他無法看清自己。
如今人們認為,由于德皇威廉二世在全盛時期不想讓他人與自己競爭,才導致了德國在馬爾納一役甚至在世界大戰中的失敗。因為他任用的都是對他俯首帖耳的人,他的參謀部就是最好的例證?,F在我們知道,莫奇正是因為缺乏勇氣,沒能堅定而充分地實施參謀總部原定的進攻計劃,因此沒能取得勝利。這個計劃就是:在關鍵時刻,把進攻阿爾薩斯、洛林的左翼德軍抽調出來,加強右翼力量,直接攻打防守巴黎的法軍。
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爺爺威廉一世,多年來卻能與氣焰囂張的宰相俾斯麥和平共處。因為他知道俾斯麥聰明,只有他能統一普魯士與分裂的德國,使之成為世界上的強國。
明尼波利斯西北國家銀行的主席戴克在談到成敗原因時,曾說道:“一名成功商人的身邊,總會有很多堅強意志的人。如果怕這些人危及自己而不能重用這些人,那么他就沒有資格成為一名商業領袖。只靠一群阿諛諂媚的人來發展事業是不可能的。一個蒸蒸日上的組織應該由一些地位較低的人做出一些重要決策。否則,建設一個健全而偉大的商業帝國只是一個笑談。”
真正的領袖懷著一腔成就事業的熱忱,總會顧全大局,能夠做到犧牲自己的虛榮心。如此,他才能發現人才,并找到真誠相助的朋友。
馬克西姆是著名的發明家和工藝家。他說:“人們總是想從他人那里得到贊揚和友愛。但人生在世應拋開他人的贊揚,努力提高自己。因為受人贊揚時,最容易在沾沾自喜中陶醉不已,這就會遭人嫉妒。而嫉妒是仇恨之源?!?/p>
上一篇:牢記他人的名字
下一篇:理想來源于超越想象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