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作回報的心理策略
在工作中體會成就感
《麥克盧爾雜志》的老板德拉蒙德說:“除非一個人的工作是超出他力所能及的,否則他便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的潛力。”我們來看看麥克盧爾的故事:
1893年正是經濟大蕭條時期,《麥克盧爾雜志》因此很受影響,幾乎面臨倒閉的境地。《麥克盧爾雜志》的創辦人麥克盧爾因此萎靡不振,身體也病了,他一臉沮喪地來到德拉蒙德面前大吐苦水。
麥克盧爾可以說是白手起家的,每一分錢都賺得千辛萬苦,有時還面臨重大困難。在他36歲時,他看好雜志業的前景,才投身進來。然而沒想到,現在的經濟恐慌使雜志差不多都瀕臨倒閉。
麥克盧爾只好向德拉蒙德求援,希望這位合作伙伴能給他指點迷津,讓他能夠順利渡過這次難關。
德拉蒙德聽了他的苦惱,誠摯地看著萎靡不振的麥克盧爾說:“一個人如果想在工作上取得最大成效,那么他的工作范圍必須在他的能力范圍外。所以,你應該繼續朝著困難前進。”
德拉蒙德的主張揭示出取得成功的秘訣。麥克盧爾在聽過德拉蒙德的忠告后,最終選擇勇敢地站起來,繼續斗志昂揚地向前進。皇天不負有心人,他最終取得了成功。
是的,當你頂住壓力做超出你能力范圍的工作時,你就能取得最大成效。一般來說,充實的工作不僅能夠激發人們的工作熱情,還能喚醒他們的潛能。這對于那些有能力的人來說,不失為一種奇妙的心理鼓動。
萊格烈在他辦公室的墻上掛著這樣一句座右銘:“在你所能做完的事之外,再給自己加點任務,實在沒有什么辦法比這更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一個人如果不讓自己保持這種刺激,就會慢慢變得松弛,什么事情都看得無所謂,也就導致他停滯不前,毫無長進,那么他最終所能成就的事業也只是他實際能力所及的一小部分而已。
那些忙碌的人是快樂的人,他的工作充滿了快樂,以至于他騰不出任何空閑的時間來訴說自己的苦惱,時間一長,這些苦惱也慢慢地被快樂所替代。我們自然也聽不見他的任何抱怨。而那些總是喜歡發牢騷的人一般都沒做出什么成績來,卻常常抱怨工作。其實,使他們感到痛苦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由于自己的急躁。
西北大學校長沃爾·司各脫這樣說道:“過度工作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危險或者普遍。很多人都把工作過度和實際工作過少混為一談了。如果一個人一天做完事感到很有成就感,那么不管這一天的工作弄得自己多么身心疲乏,在他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種舒適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一個人一天都無所事事,沒有任何成就感,即使這一天過得很清閑,那么他的內心也是焦灼而失望的。一個人對工作有極大的興趣,就是因為他覺得能在工作中戰勝困難是一種樂趣。這樣,他比那些常年把工作當成負累的人輕松得多。”
如果你多做一些超出你力所能及的工作,并把這種過多的工作作為一種刺激讓你盡力而為,如此一來,你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就會覺得自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果你認為工作太重而急躁不安,那么你只能把你的精力放在急躁上,而不是工作上。因此,你要養成像萊格烈那樣的工作態度,覺得完成工作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總之一句話,如果你有足夠的工作要做,那么你就會感到很快樂。相反,那些無所事事的人才讓人覺得可憐。我們來看看克勞利的故事:
克勞利是前紐約中央鐵路局的總經理,他在12歲時就做了許多力所不能及的工作,因此,他總是能超額完成任務并且完成得很好。這讓那些對他不抱什么期望的人刮目相看。
我們大家不由得很疑惑,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有這么多工作要做。其實,他并不是等工作來找他,而是自己主動去找工作。
最開始,克勞利只是一個送信的孩子。然而,讓大家沒想到的是,他白天送信,晚上便抓緊時間學習電報。他本來可以在鐵路上做那些更簡單、更輕松的工作,但是他覺得學電報會給他帶來很大的幫助。他不僅學習電報,而且也學習關于他工作上有用的東西。
克勞利之所以知道很多關于鐵路的知識,是因為他及時地抓住了降臨在他頭上的機會。有一次,布法羅需要一個火車送信員,局里的一個上級職員便推薦了他。那個職員這樣說道:“叫那個年輕的克勞利去吧,他對鐵路方面的事幾乎無所不知,他知道他需要干什么。”
就這樣,克勞利成功地當上了火車送信員。同時,他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大凡成功人士都非常清楚一點:做超過別人期望之事,因為這種額外的工作可以使人在本行業有開闊的眼界;如果他只能像機器一樣做分內的事,那么他就不能全面了解本行業。克勞利的故事就清晰地向我們揭示了他之所以能在早年飛黃騰達的直接原因。
上一篇:善于給人戴高帽子
下一篇:在工作中尋找“羅曼蒂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