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心靈彌補“氣候”的不足
我們內(nèi)心的欲望和不足,注定了我們的要求可能總是高于環(huán)境的變化和發(fā)展。當內(nèi)心不斷膨脹的需求和渴望,同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限制發(fā)生矛盾時,我們就會感覺到生命的不足和遺憾。而許多人會為了這種不完美感到苦悶。
有時,我們可以仔細思索,到底是外界的環(huán)境造成了內(nèi)心的痛苦,還是內(nèi)心的不足造成了環(huán)境的低迷?好比同在雨天,有人憤恨詛咒,有人歡快迎接,這又是為什么呢?
在我們的生命中,對每樣事物,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對它的看法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的。其實,所有美好的感覺都源自心靈的滿足!而所有負面的感覺則源自心靈的匱乏。
這種心靈的滿足就是一種巨大的能量,當我們感覺越好——例如當我們感到喜悅時——我們付出的正面能量就越大。當別人感知到這種能量的時候,他們也會給予我們同等的待遇;反之,我們的感覺越不好——例如當我們絕望時——釋放出去的負面能量就越多,而我們釋放出的負面能量越多,在生活中遇到的負面事物就會越多。
當我們感覺美好時,思想也會自動變得美好。我們不可能同時擁有美好的感受和負面思想。同樣地,對我們而言,不好的感受和美好的思想也不可能同時存在。
感覺時時刻刻確切地反映了我們釋放出去的一切,這是個高精確度的度量方式。當我們感覺美好時,就不必擔心其他事,因為我們自己的思想、言語和行動都會是美好的。
智者的葡萄藤
如果你覺得此刻的心靈還不足以去彌補外界環(huán)境中的缺陷,那么可以來看看“修心八頌”。
第一頌,恒懷珍愛。我于一切有情眾,視之尤勝如意寶,愿成滿彼究竟利,恒常心懷珍愛情。
第二頌,思維卑劣。隨處與誰為伴時,視己較諸眾卑劣,從心深處思利他,恒常尊他為最上。
第三頌,疾斷煩惱。一舉一動觀自心,正當煩惱初萌生,危害自與他人時,愿疾呵斥令消除。
第四頌,愿惜此寶。秉性邪惡眾有情,恒為猛烈罪苦迪,見時如遇大寶藏,愿恒惜此難得寶。
第五頌,自受虧損。他人出于嫉妒心,非埋辱罵謗我等,虧損失敗我取受,愿將勝利奉獻他。
第六頌,視害為師。吾昔饒益助某人,且曾深心寄厚望,彼雖非理妄加害,愿視彼為善知識。
第七頌,暗取他苦。無論直接與間接,愿獻利樂于慈母,如母有情諸苦患,我愿暗中自取受。
第八頌,諸法如幻。愿此一切我所行,不為人法念垢染,以知諸法如幻智,無執(zhí)離縛而解脫。
命運的叩問
嘗試把自己想象的世界寫下來,描述一下你的那個世界是什么樣子的。
生活在里面的人都是什么樣的?
他們都有哪些生存規(guī)則?
你自己又正面臨著怎樣的恐懼?
等你在腦子里完成這些問題后,你可以向自己提問,你想象中的這個世界到底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多半是你自己的想象?你所面臨的問題是有真實客觀性,還是只是你自己的虛擬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生活需要慢下來
下一篇:答案會有許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