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是智慧,放下是愛
《詩經·關雎》里有這樣幾句話:“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讓我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東西。得不到怎么辦?苦思苦求并不是解決之道。與其讓自己痛苦煎熬,不如學會看淡,學會放下。
要說看淡與懂得放下的人,林語堂可謂是個中翹楚。他曾在婚后不久做了一件讓外人瞠目結舌的事情——一把火將剛領的證書燒掉了。他說“結婚證書只有離婚才用得上”,燒掉它,表明了他要和妻子永遠相愛、白頭偕老的決心。
燒結婚證書,是對形式的看淡。愛,是一種真正發自內心的東西,拋棄那一紙的形式,把兩個人的緣分埋在心里,才是真愛。
林語堂和妻子一輩子相親相愛,可謂是一段幸福美滿的姻緣。但很多人也知道,林語堂心中還愛著一個人——陳錦端。陳錦端是林語堂一個同窗好友的妹妹,她愛慕林語堂的博學多才,林語堂也為她的美貌所傾倒,兩人一見鐘情,雙雙墜入了愛河。
可是,陳錦端的父親是一個名醫,家庭富裕,而林語堂卻出生在一個貧窮的牧師家庭。兩個家庭懸殊的差距成了這對戀人越不過去的坎兒。陳錦端的父親明確告訴林語堂自己的女兒已經定親,讓他死了這條心。
林語堂知道這件事情沒有回旋的余地,就不再苦苦糾纏。他忍痛與陳錦端分了手,心里卻對她念念不忘。每次陳錦端來家里做客,他都會十分緊張;平時畫畫時,林語堂也會不知不覺把畫中女子畫成陳錦端的形象。
林語堂對初戀情人的愛戀是光明磊落的,從不躲躲藏藏,也從不隱瞞妻子和自己的孩子。有一次,女兒問他為什么總把畫中女子的發型畫成那樣,林語堂就直言不諱地告訴她:“因為你錦端阿姨的發型就是這樣的啊!”
還有一次,陳錦端的嫂子去林語堂家登門拜訪。那時,林語堂住在香港,當他聽說多年無音信的陳錦端在廈門時,好像一下子忘了自己是個疾病纏身、靠坐在輪椅上才能活動的老人,高興地說:“你一定要告訴她,我要去看她。”
也許你會問,難道林語堂這樣做,他的妻子不會吃醋嗎?可廖翠鳳是一個很聰明的女人,她懂得要想閑適地生活,就必須學會看淡,學會放下。
過去的事情無法改變,藏在別人心中的感情也無法改變,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丈夫。真正愛他,就接受真實的他。同樣,林語堂對這段未竟的戀情能表現得如此磊落和坦然,正是因為他已經看淡,已經放下了。
坦然面對過去和自己真實的內心,好好珍惜當下擁有的生活,這就是林語堂夫妻二人的相處之道。
感情的事情是這樣,別的又何嘗不是如此。我有個朋友十分愛好收藏古幣,他把古幣視為珍寶,幾乎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投入到了古幣收藏中。
不過,朋友們從未見到過他買的古幣。因為他怕古幣氧化了或丟失了,一買回來就把它們分好類,作好記錄,然后層層包裹,小心翼翼地存放起來。為了防盜防偷,不引起人注意,他還刻意在裝古幣的袋子外面纏上一圈又一圈的破布,然后跟一堆破舊衣服和一堆雜物一同放在不能上鎖的地方。真是用心良苦!
“你既然喜歡古幣,為什么又要把它們藏起來呢?買了后又不見,又不摸,還有什么意義呢?”有人這樣問他。
“喜歡不一定要看要摸啊!心里有就行了。”他回答道。
“既然心里有就行了,你還買它們做什么呢?”
“我要把它們都搜集起來,等我老了就跟我埋在一起。”
我們都認為這個朋友的舉動有些瘋狂。難道愛一樣東西,就是為了活著時占有它,死后把它一同帶進墳墓嗎?
那個朋友沒有想明白這個道理,常為收藏古幣的事情把生活搞得一塌糊涂。比如,他不愿意把自己偷偷買古幣的事情告訴女友,原因是怕遭到她的反對,盡管這件事情已經盡人皆知。每次他背著女友偷買古幣后,兩人總要大吵一架。她生氣的,其實不是他買了古幣這件事,而是他背著她做事還不讓她知道的態度。
又比如,為了不讓別人不小心在他家翻到古幣,他干脆拒絕任何人登門拜訪。久而久之,人們都覺得他太不信任朋友,漸漸疏遠了跟他的關系。
此外,他還常常因為古幣的事情焦慮不安。他曾好幾次連夜折騰,把那些分散在各處的古幣整理到一起,過幾天,又將它們分散開。別的人不太理解他,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回答說:“一想到萬一哪天發生火災,我就想把它們放在一起,到時候方便搶救啊!可是,如果都放在一起,遇上小偷就麻煩了。”
為了看住他那堆“寶貝”,他平時很少出去長途旅游,就怕出現意外讓那些古幣遭了殃。即便在家,他出去幾分鐘都要把門鎖上,因為生怕此間有人乘虛而入,拿走了他的寶貝。
因為幾枚古幣,何至于此?說輕一點,這個朋友是不夠淡定,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過于焦慮了;說得重些,也可以說他有些疑心病、強迫癥的癥狀,心理有些不正常。如果他懂得看淡,懂得放下,大概就不至于此吧。
心靈感悟
所愛之物,應該給自己帶來愉悅的心情才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無論是人是物,何必看得這么重呢?看得太重,只會讓自己活得很累,活得很苦。
看淡是智慧,放下是愛。學會急流勇退,學會隨遇而安。那些不屬于你的,遲早會離開你;那些屬于你的,誰也拿不走。
上一篇:用激情實現夢想習慣說“我能”
下一篇:真的勇士,敢于面對每一天的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