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對美好事物的愉悅體驗
著名美國專欄作家威廉·科貝特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的目光不可能一下子投向數十年之后,我們的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觸摸到數十年后的那個目標,其間的距離,我們為什么不能用快樂的心態去完成呢?”
年輕時,威廉·科貝特曾一頭扎進創作中,卻因為心中的“鴻篇巨制”一直寫不出來而感到痛苦。有位朋友傾聽了他的苦惱,便邀請他去自己的家中,但威廉覺得路途太遠而拒絕了。朋友沒有勉強,而是帶著威廉一路走走玩玩。最后,竟然走到了距離很遠的家中。朋友最后說,“今天走的路,你要記在心里,無論你與目標之間有多遠,也要學會輕松地走路。只有這樣,在走向目標的過程中,才不會感到煩悶,才不會被遙遠的未來嚇倒。”后來,威廉學會了享受自己的創作,不僅從中獲得了快樂,還寫出了《莫德》、《交際》等佳作。
由此我們可知,由于我們的生命之火在時刻燃燒著,所以剩下的部分就會越來越少。此外,就算一個人能夠活得更長壽些,也并不代表他的理解能力就能使他把尚未領悟的事物之謎解開,而且他也不一定能繼續保持那種努力的狀態,去獲得有關神與人的知識與思考能力。所以,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我們需要用雀躍的心和快樂去戰勝努力過程中的痛苦。
雖然一個人在步入耄耋之年以前,他的各種基本功能,如排汗、營養吸取、想象能力以及胃口等其他各個方面不會出現故障,但是那種運用我們自己的能力、達到我們責任高度標準的能力、透過現象清楚認清本質的能力、判斷一個人是否立即離開人世的能力等,絕對都是要求較高的理性能力,而這些能力恰恰在此時已經出現衰退的跡象。所以我們必須抓緊時間、提高效率,因為我們不但在一天天地接近死亡,而且我們對于事物的概念及對其的理解能力都會在第一時刻開始衰退。
當我們獨立觀察和評價這些東西的時候,會覺得它們并不是什么稱得上美好的事物,但由于這些都是因自然本性而成的天然效果,故而在實際上依然是錦上添花,最終讓我們的心靈感受到了歡愉的體驗。
所以說,如果我們對宇宙中形成的事物有一種先知先覺、深入核心的洞察力,那么所有這些作為自然結果而出現的事物,在我們看來都是經過特意的安排,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和快樂的事物。
智者的葡萄藤
以下三個方法可以感知最本真的“美感”。
1.要做到心甘情愿地工作,關心公共利益事項,凡事都要做到審時度勢、考慮周全、專心致志、心無旁騖;不要只注重形式上的修辭而放棄了實質上的思考,也不要去做一個夸夸其談的人,更不要做兩頭忙、最終卻碌碌無為的人。
2.讓你心中的神格品性庇護著你自己這個脆弱的生靈,學會果敢武斷而成熟穩健的作風。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羅馬人,就要把自己的奮斗目標定位為一個統治者。每個人都要做到在其位、謀其政,就像一個在等待上天隨時召喚的志士。
3.時刻處于待命的狀態,既不需要宣誓儀式,也不需要別人的佐證。這樣的人應該永遠保持內心快樂的狀態,而且永遠不需要別人給予的幫助與施舍,也不要需要外界的賜予才能達到內心的寧靜。應當自強自立,不需他人的扶持與供奉。
命運的叩問
我們也應當注意到:就算是那些依自然本性而生的事物,也會有著令人歡愉、吸引人眼球的地方。舉例來說,面包的表面在烘烤時會出現一些不規則的裂紋,而這些意外產生的不規則裂紋本身,并非面包師本來想要獲得的效果。然而,這些不規則裂紋在某種角度上看來卻不失為一種錦上添花,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刺激人們的食欲。類似的例子還有無花果,無花果在成熟時也崩裂開一些不規則的小口子;橄欖的果實,也會在已經成熟但尚未完全腐爛時給自身增添一種獨一無二的美味質感。
再依照這樣的思路,多舉幾個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何必計較得失
下一篇:信念是一個無盡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