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計較得失
活在當下,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有得到也有失去,失去不必太在意,得到也別太驚喜。人生不可能只得不失,要正確對待自己的失去。失去才能得到,有時失去也是一種獲得。
患得患失的人,一生總是很苦惱,對取舍猶疑不決,本來擁有一些自己并不需要反而有些多余的東西,卻又絞盡腦汁想使這些東西不減反增。
當我們欲得而不可得、不欲失而失時,我們總是尋找各種理由,平復自己的不滿,但卻收效甚微。其實,我們的痛苦并不只是源于這些事或這些人,而是在于我們總是被外在的身體和軀殼所限制,總是煩惱不已。從心理學上來講,這就是“小我在作祟”。“小我”就是那些欲望,隨時驅遣著這副活動著的軀殼,讓軀殼無時無刻不在波動。正因為波動,所以軀殼才不停地制造迷惑,讓我們無法淡定地活在世間。也就是說,得失僅僅是我們自身在計較而已。
我們所謂的這些關于得失的煩惱全都是我們心中的塵埃,并非實景。在智者的眼里,我們看到的都是苦痛的內在投射在我們生活中的幻象而已。
其實,得與失只有一線之隔,意以為得,就是得意;意以為失,就是失意。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統一六國,兼并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間。說到底,總是內心蠢蠢欲動的欲望在作祟。
人生一世,勞苦一生,為兒女,為家庭,為事業,直到生命之火燃盡,仍找不到生命的答案。明知道到頭來終是一場空,卻也跳不出世俗的羈絆。人在旅途,同為過客,又何必在一時的輸贏得失中斤斤計較呢?
“得失”是漢語里一個極為奇妙的詞匯。人們常說,有得有失,有失有得。人生就是這個道理,要想有所收獲,就可能遭遇失去。這好比雕刻一尊雕塑,只有去掉多余的部分,才能雕琢成美麗的塑像。認真對待自己的過錯,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盤。
凡事不要計較太多,我們就會發現我們過得很快樂!有些事情是我們不想讓它們發生的,可已經發生了,誰也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就沒必要再去計較了。發生了就去接受這個現實,過去的就最好讓它過去,我們要試著學會去遺忘,試著學會去放棄,那樣我們會覺得每天都過得很輕松!
智者的葡萄藤
對待得失要保持的平常心3法則如下。
1.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說:“只要你不計較得失,人生還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得失并不是那么重要,不必總是抓住不放,更重要的是若得不到就要努力去得到,得到了也不可掉以輕心,要知道如何去留住收獲。我們沒有必要去要求那么多,或要很多,只要能夠把抓在手中的牢牢抓住,就足夠了。
2.太多的人追隨著“得”的腳步,而對“失”嗤之以鼻,他們因為得到而欣喜若狂,因為失去而煩惱不已。其實,這其中最高的境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明白得到也會失去,失去未必就不是一種得到的道理,你就不會因為得與失而不知道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順其自然發展就好,切莫大喜大悲。
3.人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得失應隨緣,不要過分強求,更不要一味去苛求。世間萬事轉頭空,名利到頭一場夢,想通了,想透了,人也就透明了,心也就豁然了。
命運的叩問
有一部叫《第八號當鋪》的電視劇。它講述了一個千百年來一直流傳著的故事:我們可以去第八號當鋪典當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去換取想要的事物。但是,這里典當的不只是金銀珠寶、房屋地契等有形的東西,還包括一個人的運氣、機遇、快樂,以及親情、友情、愛情、財富、智慧、理智等無形的東西,典當這些我們擁有的東西可以換取我們沒有的。但是,它的規矩是——只能當,不能贖!
你會去這種地方嗎?倘若可以去第八號當鋪換取自己沒有的東西,你會要些什么呢?強壯的身體、美滿的愛情、父母的長壽、孝順的兒女、流利的口才、成功的事業……無論你是當掉了,還是得到了,最終你覺得自己會走向怎樣的結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優秀再往前一步就是卓越
下一篇:保持對美好事物的愉悅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