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找到你最合適的位置——德尼摩定律
準確定位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都在努力追尋更高的目標、更好的位置。目標是鞭策人們前進的動力,但不合適的目標定位,期望太高,失望就會越大。俗話說得好“看菜吃飯,量體裁衣”,自己有多大能力,適合做什么事情要弄清楚,找到你最合適的位置,才有希望到達目標的頂點。
人盡其才
東芝公司讓企業(yè)員工自己申報最能發(fā)揮自己專長的職位,公司則以最大的努力滿足他們的要求,使大家各得其所。在此基礎(chǔ)上,公司要求職工人人挑重擔(dān),“誰能拿得起100公斤就交給他120公斤的東西”。正是這種按人才的不同特長進行工作分配的做法,讓東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德尼摩定律
英國管理學(xué)家德尼摩將東芝公司這種現(xiàn)象總結(jié)為:“凡事都應(yīng)有一個可安置的所在,一切都應(yīng)在它該在的地方。”即各得其所,每個人或者東西都有最適合他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他能發(fā)揮最大的功效。這就是著名的德尼摩定律。
喜歡才有動力
一般而言,我們希望做也喜歡做跟自己價值觀相符的,或者跟自身氣質(zhì)個性一致的,或者前景好的工作。能夠符合這幾個標準或其中某些標準的工作,我們做起來,就能很好地投入,否則,就不會渾身干勁、滿懷激情,成功也就很難。
“位置”在哪里
位置有的是,但最適合自己的也許就那么一個,也許一個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位置在哪里,所以也就活得渾渾噩噩,平平庸庸;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這話一點都不假,但如果永遠埋在沙礫里,它就永遠也發(fā)不出光來,也就體現(xiàn)不了其自身的價值。
“對號入座”
人生的定位非常重要,不要去刻意追求不切合實際的人生,人生就像一個大舞臺,舞臺中四處都有座位,相信會有我們的一席之地,前排也好,后排或中間也好,即使沒有空座我們還可以在過道里站著,一樣也可以尋到自己的位置。給自己定位,就是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能力,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為完成這個目標不斷地去努力、去實現(xiàn)。
讀故事,懂心理——一個蘿卜一個坑
舟舟,大名胡一舟,28歲時的智商僅相當于3歲兒童,不識字,不認路,憨態(tài)可掬。但是,一旦登上指揮臺,面對龐大的交響樂團,他就是一位天才的指揮家。如果把舟舟放在任何一個普通的教室,他可能就會永遠埋沒在老師的批評和同學(xué)的取笑中,他的指揮天賦也將無法綻放光芒。
畢加索剛出道時原本想當詩人,結(jié)果他的詩被極具鑒識能力的絲泰茵夫人評得一文不值,他因而回心轉(zhuǎn)意。幸好有這位貴婦的提醒,否則這世界不就少了一位大畫家了嗎?
我們中的每個人可能都很平凡,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和優(yōu)勢。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
俗話說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些科學(xué)家連音階都抓不準,他們在某些方面顯得很弱智。愛因斯坦就是一個路癡,他甚至不懂得怎么樣乘坐公共汽車。但是一旦這些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他們便成就一番非凡事業(yè),讓世人嘆為觀止。
比爾·蓋茨的親密伙伴,曾任微軟公司、Google全球副總裁的李開復(fù)說:“現(xiàn)在社會上有個通病,就是希望每個人都照同一個模式發(fā)展,衡量一個人的生命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標準:在學(xué)校,看考試成績;進入社會,看名利。真正的成功,應(yīng)是多元化的。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生命就有意義。”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或一件東西,是沒用或卑賤的。任何人或物,只要放對了地方,找準了自己的位置,都會成為有用的“可造之材”。如果你勤奮異常但仍對自己的所學(xué)專業(yè)感到吃力;如果你努力工作但仍在自己的崗位上無所建樹。不用太沮喪,也許你只是沒有找對自己的位置。
只要我們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舞臺,便盡情歡唱生命之歌,盡情地發(fā)揮獨特的才華與能力,在自己人生的里程中譜寫出自己壯麗的篇章!
上一篇:成績只能說明過去——彼德原理
下一篇:找到智慧的最佳點,做出驚人的成績——瓦拉赫效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