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方式無法復制
名人的成功很容易成為人們效仿的標本,大家都覺得名人走出來的路一定是成功的捷徑。但事實是,樹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世間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由于出生背景、生活環境、個人稟賦的不同,人與人之間其實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果你內心羨慕另一個人的成就,以為向他學準沒錯,那最好還是三思而后行,因為你沒準會失去自己的特色。
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有一位少年,他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總覺得別人的東西才是好的,而自己處處不如別人,總是覺得低人一等。他常常哀嘆命運待他不公,鄰家的某某比他英俊,誰誰比他強壯,甚至連別人的吃穿住行都比他好。時間久了,他甚至忘記了自己是誰,總是在模仿著別人。
有一天,這個少年在路上聽到幾個人聊天,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非常美,于是他心動了,回家左思右想也想象不出邯鄲人的步態,便收拾行囊,打算去當地學習人家走路。到了邯鄲以后,小伙子眼睛都直了,果然是美。那些小孩兒,走姿活潑而輕巧;那些青年,走姿穩重而瀟灑;那些女人,走起來婀娜多姿……他看到誰,就學誰走路的姿勢,結果半個月過去了,他不但誰的姿勢都沒有學會,反而連自己以前如何走路也記不起來了,最后只能爬著回到故鄉。這就是邯鄲學步的故事。模仿并沒有錯,可是當模仿超過了自我的限度,那么就是過猶不及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點,如果無視自己的價值,非得讓自己去走別人的路,那么恐怕最終是迷失了自己。
每一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鞋子,如果非得去套別人的鞋子,那不但不舒服,而且反而會擠壞我們的腳。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才能邂逅屬于自己的成功。
喬治·格什溫1898年生于美國紐約,他少年時聽了俄國作曲家魯賓斯坦的《F大調旋律》,開始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家里只有一臺鋼琴,格什溫和哥哥總是搶著練習。格什溫練琴十分刻苦,把教他的老師都弄得精疲力竭。15歲那年,一位流行音樂出版商就邀請格什溫演奏鋼琴做廣告。26歲時,格什溫已經在輕音樂界大紅大紫。他心中的偶像,是法國著名作曲家拉威爾。
有一次,格什溫終于見到了拉威爾,他希望跟隨自己的偶像學習作曲。當時,格什溫已經是有名的通俗音樂作曲家,但他希望拉威爾能教他“嚴肅音樂”。
收這樣一位杰出的弟子,拉威爾應該是欣然允諾吧?誰料,大師卻委婉地拒絕了他的請求,他風趣地說:“如果你向我學,最多成為第二流的拉威爾,可是,你已經成為第一流的格什溫了。”
格什溫終身都銘記著這句話,在后來的音樂生涯中,他致力于通俗歌曲的創作,在爵士樂方面獨領風騷,并且成為第一位系統、深入地把爵士樂語言用于交響樂中的作曲家。
他的爵士協奏曲《藍色狂想曲》,樂評家認為“是真正的爵士樂,又是傳統式的協奏曲”。這完全是格什溫的首創,在創作時,他沒有任何人的作品可以參照。
后來,格什溫又創作了《F大調鋼琴協奏曲》,這兩部樂曲都是格什溫將爵士樂與嚴肅音樂結合的大膽嘗試,都大獲成功。它們的出現,為爵士樂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也奠定了格什溫世界音樂大師的地位。
終其一生,格什溫都沒有為成為第二流的任何人而勞心費神,他成為了“第一流的格什溫”,這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幸虧當年拉威爾沒有收下格什溫這個弟子,否則世界音樂史上很可能少了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因此,不要試圖去模仿他人,你有你的個性,他有他的個性,成功不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追求自己的方式你才會獲得成功和快樂。
金領代表姚敏現在有三種身份:上午,她是株式會社系統規劃海外代表處的首席代表;下午,她是姿立紙藝館的創始人、“藝術總監”、紙藝教師;到了晚上,她便是一名作家。
作為株式會社系統規劃海外代表處的首席代表,上午的她需要坐在電腦前,與日方聯絡,報價,與工廠聯系,為日本公司尋找生產廠家。這對于曾經在赫赫有名的日本清水建筑海外代表處工作過3年的姚敏來說,不但勝任而且勝任得很愉快。到了下午,姚敏的活動范圍就大了,她的才藝得到了發揮的空間。她熱愛紙藝、立體畫等,在從事這些指導工作時,她認為自己的人生得到了充實。
姚敏在大學時代就非常喜歡寫作,也曾經發表過不少文章,所以她將來或許會以寫書為主。在國外留學打工的時候,她曾為了到一家編輯部工作,放棄了薪水高出好幾倍的兼職。她參與編輯了《六國語會話》的中文部分,這本書也成了她至今珍藏的寶貝。如今的她已經出版過5本書。她寫書并不是為了出名,而是因為自己的愛好,她不想因為一些消極的社會輿論,而放棄她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她追求名聲也好,沾沾書生氣也罷,這些都無法妨礙她的生活方式。
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從這位成功女士身上學到點什么。首先就是對自己的肯定,無論別人在說什么,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再者就是對自由的追求,不能因為外物而束縛了人生的飛翔,按照自己的方式飛,才能飛得更高更遠更快樂。
生活應該簡簡單單,按著自己的方式活著,才能在簡單的基礎上畫出五彩的圖案。別人的方式無法復制,快樂做自己,以自己的方式安心享受生活,才能擁有一個最真實、最圓滿的人生。
上一篇:你還在為昨天糾結么?
下一篇:別讓“成功焦慮”攪亂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