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上肯定有這種潛能
每個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潛能。很多人一生平平庸庸,并不是他們沒有潛能,而是他們不相信自己的潛能。
印度有個流傳千年的故事:有位富翁昭告天下,誰要能從他家的游泳池邊游到對面,誰就有資格成為他的女婿,并繼承他的全部財產。不幾天報名者過百人,紛紛擠到了游泳池邊,個個躍躍欲試。但當他的傭人把水池上的帆布打開時,水池里露出了十幾條張著大嘴的鱷魚,于是沒有一個人敢跳水游泳。這時,一個年輕人被后面的人一推,失足掉進了水池里。這位年輕人為了活命,拼命地往前游,連鱷魚都沒能追上。他一上岸就找那個推他落水的人,旁邊就有人勸他:“你既得到了金錢,又得到了美女,你還計較是誰推你的干嘛?”年輕人卻說“不,我要好好地感謝他,沒有他這一推,我真不知道自己游泳速度竟然這么快,而且還得到了財產和幸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潛藏著一種巨大的能量,只是一般不易被人所察覺,所掌握。這種潛在的能量就是自信,它是我們戰勝自卑和怯弱的利器,是事業成功的巨大動力,但是需要我們不斷地挖掘、關注和培育,否則會逐漸消失。
世界上一切事業的失敗,大多數并不是由于智商、資歷、經濟等原因,而是因為缺乏自信。來自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成功85%取決于有堅定的自信心,15%取決于智力等其他因素。人生沒有自信,任何事情都不會成功,就像沒有脊梁的人是永遠也站不起來一樣。生活中的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者一定屬于自信的人。
拿破侖希爾說:“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相信自己,一切困難都將不會是困難”。歷史上能夠成就大事的人永遠是那些自信的人,敢想別人不敢想的人,敢為別人不敢為的人,永遠是那些不怕孤獨的人,那些勇敢而有創造力的人。
美國的富蘭克林出身貧寒,只讀過2年書就幫父親做蠟燭,12歲在印刷廠當學徒,但他沒有放棄學習,靠著必勝的信念和執著地追求,使自己成為舉世聞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科學家。
范德比爾特說:“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在現實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過高,力不從心,導致失敗的事固然有之,而更多的卻是在能夠完成的事情面前,畏縮猶豫,裹足不前,壓抑了內在能力的發揮。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設計完成的。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并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白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白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后,教授對這兩組的白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白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并找到食物。
于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里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羅森塔爾教授這時才對他們的老師說,自己對這幾個學生一點也不了解,這讓老師們很是意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是“期望”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羅森塔爾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人們心中有很高的權威,老師們對他的話都深信不疑,因此對他指出的那幾個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期望,像對待聰明孩子那樣對待他們;而這幾個學生也感受到了這種期望,也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從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最終他們真的成為了優秀的學生。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樹立自信,定會發生奇跡。
生活中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為他們心里的不自信,他們往往自我設限,覺得對于自己來說,成功是不可能的,這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美國學者詹姆斯據其研究成果說:“普通人只發揮了人蘊涵潛力的十分之一。與應當取得的成績相比,我們不過是半醒著的,我們只利用了我們身心資源的很小的一部分……”許多專家的研究成果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每個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潛能沒有開發出來。
既然每個人的自身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那么我們平常所謂的自我的極限,很可能就不是真正的極限,只要努力,完全有突破的可能。
能夠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也許我們正被困在一個看似走投無路的境地,也許我們正囿于一種兩難選擇之間,這時一定要明白,這種境遇只是因為我們固執的定勢思維所致,只要勇于重新考慮,一定能夠找到不止一條跳出困境的出路。
因此,我們不要給自己太多的框框,“自我設限”,從而限制自己的思維和能力。如果“不可能”已成為一個人“口頭禪”,他就會習慣于對別人和自己說“這不可能,那不可能”,這就會注定他在激烈的競爭中難有成績。而敢于拼搏,敢于不斷挑戰自我的人,往往就真的能突破自我的極限,步向成功!所以,挑戰面前,請勇敢地對自己說“我身上肯定有這種潛能,我能成功!”
上一篇:你是否有“完美強迫癥”?
下一篇:你還在為昨天糾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