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么拼命砸門,它也變不成窗
1
幾年前,考完駕照后,我找了一個陪練練車。一個陪練一天只帶兩個學員,上午一個下午一個,我是上午的那個。
為了節約時間,同時也能讓雙方都能多練一會兒,上午的那個練完以后,開車去指定地點接下午練車的學員,然后再由下午的那個學員開車將上午的學員送回家。于是,在這輛車上,我終于見識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忙人”。
根據陪練介紹,這個姑娘在外企工作,具體職務不詳,我猜測大概是行政或者公關一類的崗位,因為她要處理的事務多而雜。從一上車,她就一手握著方向盤,一手拿著手機打電話。從她接手方向盤到把我送到家,近一個小時的車程里,她每一分鐘都在打電話。不是指導工作,就是詢問進程,要不就是聯系客戶。
“小王,年會的流程整理好了嗎,什么時候能交給我?”
“小李,客戶要求走機場的VIP(貴賓)通道,你趕緊安排一下。”
“李部長,合同今天能簽了嗎?”
……
我在后座坐著心驚肉跳的,一會兒一腳急剎車,一會兒猛打一把方向盤,我這種膽小又惜命的人,每次從車上下來都如獲大赦——我還活著!我特別不明白,您真的就那么忙嗎?如果真的這么忙,就先不要練車,什么時候能安排開了再說,像這樣一邊練車,一邊工作,不但車沒練好,工作也處理得三心二意。
后來,我跟一個做心理咨詢師的朋友一起吃飯,對他說起這個事情來,外企的高薪真不是那么好賺的,跟我一起練車的那個姑娘,每天忙得腳打后腦勺,練個車都像開電話會議似的。
朋友詳細地問了問情形,笑著說:“你想過嗎,她可能并沒有那么忙,只是做出很忙的樣子。”
這個我還真沒想過,我就知道有裝窮的,有裝富的,沒想過還有裝忙的。而且,還浪費了每小時二百塊的練車費,兩個人下了車就各自天涯奔波,可能一輩子再也見不到的陌生人面前裝忙,意義何在呢?
朋友說,正因為是裝,所以在熟人面前很容易穿幫,在對她一無所知的陌生人面前表演,外人特別容易相信她是那種忙于事業的成功人士,就會有意無意地產生一種景仰之情,而這種景仰就是她所需要的。所以說,她在真實的生活中,可能不但不忙,而且很閑,不但不成功,而且很不如意。她利用陌生人的景仰之情填補她心里的那個缺失的大洞。
我問朋友,你們學心理學的心理都那么陰暗嗎?
他說,我只是更了解人性而已。
2
后來,隨著更多地接觸這一類人,我漸漸地有些相信朋友的話了。我認識一個姑娘,她把微信號綁定了好多個手機應用,然后分享到朋友圈。比如,剛剛跑完了多少公里,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剛剛完成了幾個番茄時間,做了什么什么工作。她精通時間管理,每天都會做時間記錄,把排得滿滿當當的計劃表發到朋友圈,我有時候看一眼,就會覺得跟她這種充實的人比起來,我這種虛度光陰的人已經沒啥臉面活在世上了。
有一天,都晚上十一點了,我躺在被窩里刷最后一遍朋友圈,姑娘的最新朋友圈顯示了出來:“下班后先去運動一小時,然后回公司加班,往返的路上學習英語,加班結束回家,洗個澡又精神滿滿了,接著工作,加油!”
我想說,姑娘,你都不吃飯、睡覺的嗎?
我也忙過,真忙起來干活像牛一樣,一關上電腦恨不得兩眼一閉就睡死過去,哪有時間每隔一個小時就在網上發一遍心靈雞湯啊!
“裝”也是一件很累的事,但就是有人寧可受這份累也要不遺余力地裝。不論是把自己包裝成職場女強人,還是游弋于上流社會的白富美,或者是全身都是正能量的小太陽,都是因為在潛意識里覺得自己很弱,自己不行,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說難聽點兒,我覺得這種“裝”就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慰。
追求上進是好事,用錯了方法卻會得不償失。就像你再怎么拼命砸門,它也只是門而已,永遠不可能變成機會之窗。
有個朋友不同意我這個觀點,他說無論你成不成功,也要裝著已經成功了,這叫“人設”。有了這種人設,才能更好地與外界置換資源,獲得認可,也許就能得到破門而入的機會呢!
我認為,相信自己會成功和偽裝成功絕對不是一碼事。
好萊塢喜劇巨星金·凱瑞有一個故事。1990年,金·凱瑞已經在好萊塢打拼了10年,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演員。失意的他給自己開了一張1000萬的支票,兌現時間是5年后。然后,通過這張支票,金·凱瑞給自己植入了一個信念:我一定會成功。4年后,他以《變相怪杰》一片一舉成名,成為好萊塢片酬最高的喜劇明星之一。
相信自己會成功,就是像成功者一樣思考、一樣做事,努力去提升到一個新的格局和視野。
裝作自己很成功,就是每天搜腸刮肚地編故事、造人設,不僅浪費了大好時光,夜深人靜之時,還必然會感到深深的失落,不能為自己增添一點兒正能量。
我們想要什么,就全力以赴去追求,不要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不要無端地增加那么多枝枝蔓蔓。魯迅先生曾說過:“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騙的是別人,傷害的卻是自己,真的是得不償失。
上一篇:關照人就是關照自己關照人就是關照自己
下一篇:擊中你的流言,正好可以修你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