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腦袋思維
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原黨委書記吳仁寶,在談到本村的新農村建設時說:“農民不僅要‘口袋’富,還要‘腦袋’富,只有‘口袋’、‘腦袋’一起富,才能在社會主義小康之路上步步登高。”網易創始人丁磊說:“財富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口袋里的‘財’,另一種是腦子里的‘才’,我更看重腦子里的‘才’富。”
為此,我提出了富腦袋的思維。富腦袋,一是要與時俱進地轉變觀念,提升理念;二是要不斷地增加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
觀念與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有什么樣的行動,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結果。理念體現了一種進步,代表著一種理想。理念,就像一盞心燈,可以照亮我們的心靈,像一只無形的神手、佛手,指引我們前進。
關于知識,我想引用陳安之的話說:“成功=30%的知識+70%的人脈。”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就是學習和閱讀。有位文學家說:“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
人生的愚昧必須用知識來清除,心靈的黑暗必須用知識來驅趕。
[用腦翻轉銅板,錢會為你而舞動]
林云出生于窮人家庭,窮到了考上大學因為學費高昂而放棄的地步。沒上大學,他選擇去廣東中山打工。原以為人才市場好找工作,“廣東是遍地黃金”。可到實地一轉,人家都要本科以上的,他一下子成了只泄氣的皮球。幸運的是,坐車回旅社的途中,有一個老鄉見林云長得憨厚老實,便介紹他去自己弟弟的廠里試一試。林云千恩萬謝之后,便去了,這是家擁有上千名員工的工廠,老鄉的弟弟是車間主任,見林云動作還算利索,就這樣,給了他第一份工作,做包裝員。經過近一個月的拼殺,他賺得第一筆錢,290塊錢,還高興得要請那老鄉撮一頓。老鄉本想拒絕,但見林云的真誠就答應了。
飯桌上,林云突然問:“你弟弟當車間主任,工資不會很低吧?”
老鄉回答:“一個月5000多塊。”
林云一聽,腦袋都爆炸了,每天不用加班,輕輕松松一個月,工資是自己的十多倍,一個月比他一年掙的還多得多。林云的心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突然恍然大悟:掙錢也有一定的訣竅,應該讓錢為自己工作;先花點錢充實自己、武裝自己,把錢變成手中的工具,這樣才能駕馭錢,以掙更多的錢呀!
就在同事們把積蓄給家里寄去時,他把290元的工資拿出來,報名參加了一個計算機培訓班。由于林云能吃苦,又虛心好學,遇到不懂的地方,都會跑到培訓中心去討教。培訓老師被他的勤奮所感動,便特意為他留了一臺機子,無論什么時候去,這臺機器都為他服務。就這樣,林云從最基礎的入手,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學會了Offi ce、Excel等辦公軟件和數據庫管理,而且每分鐘還能夠打60多個字。有一天上午上班,一時閑著,他便偷偷地拿出《Offi ce從入門到精通》,正看得津津有味時,車間主任來巡查,因躲藏不及,被發現了。這時,他臉火辣辣的,心想,這下完了。
出乎意料的是,主任笑著問他:“你是不是懂計算機?”
林云羞怯地點了一下頭。
“那好,你下班后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林云一聽驚慌失措,第六感告訴他,大禍臨頭了。終于熬到下班,進了車間主任的辦公室,主任笑著指了指桌上的計算機:“你幫我把這個月的生產日報表整理一下。”
林云坐下來,熟練地操作起來,由于他學得扎實,三大張密密麻麻的報表,只花了20分鐘就搞定了。
主任滿心歡喜地說:“小林,辦公室現在正好缺一個人,你明天就到這里來上班吧,職務就是車間統計文員,月薪650元。”
真是托那290元的福,林云成了全車間唯一一個從流水線走向寫字樓的文員。這下工資漲了一大半,而且還可以天天用計算機,有不懂的地方,能大膽地向主任請教。
主任也是個熱心人,使得林云的計算機技能得到突飛猛進的提高。過了七八個月,林云熟悉了局域網的安裝和維護,對CNC編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公司成了一個“專家”級的計算機人物。他暗地里想,只要好好干,不出三五年,也能發財的。
然而,就在1996年年底的時候,車間主任突然對林云說:“我一個同學在東莞有家計算機公司,現在正缺一個人手,假若你愿意的話,我介紹你去那兒上班,月薪不會少于3000元。”
林云一聽,真是感恩戴德:“我真是不知道該如何感謝你們,我會珍惜這個機會的。”
1997年春節剛過,林云便從中山來到了東莞。東莞天源電腦城是東莞市計算機器材和耗材最大的聚集地,有100多家公司在這里安家落戶,車間主任朋友的公司是其中一家,注冊資金250萬元,林云主要負責產品的售后服務,幫助客戶安裝和調試局域網,檢修散戶的個人計算機,月薪是4500元。
按理說,林云應該知足常樂了。可當他把錢往銀行存時,那顆興奮的心又被點燃了,錢存在銀行里,對儲戶來說就是死錢,可是銀行卻可以依靠它們獲取最大的利益,它又變成了活錢。自己為什么就不能把它變成活錢呢?一定得想辦法繼續讓錢為自己工作。
想好了就干,在1998年春節的時候他沒有回家,而是毅然地離開了這家公司,把原本打算存進銀行的積蓄跟朋友合伙租了一個二三十平方米的攤位,注冊成立了一家計算機耗材公司。林云仍負責銷售及售后服務,朋友主管進貨。林云是一個銷售及維護的業務“高手”,朋友是識貨的“專家”,一年下來,他們凈賺200多萬元。
他們的業務也越做越大了,但林云又感到不安,自己只有高中生的水平,這樣下去,好景是長不了的,公司大了真的有點招架不住了。如何去管理,如何進行成本核算。面對存貨越來越多,面對產品單價變動頻繁的計算機行業,如何應對呢?林云決定必須去學習。
他拿出了近10萬元的積蓄,考察了5家國內的著名企業,又在2002年2月到廣樂東莞科技培訓院和英國威爾士大學在東莞聯合舉辦的MBA進行班報了名。經過兩年半的學習,內心明亮了許多,以前,雖然常知道有些事情是做錯了,可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去糾正;現在好了,一有問題,馬上會意識到,并能想方設法把損失降低到最小,而且筆桿子也硬了。過去,也喜歡寫點東西,但從不敢投稿,如今“膽子”大多了,有了案例教學的指點,便結合實際撰寫幾篇文章,結果都被刊用了。
2002年11月份,林云MBA結業后,又和朋友成立了一家計算機公司。
如今,林云的生活越過越好,他在外面闖蕩的這幾年充分證明,一個人必須懂得翻轉銅板,讓它為自己舞起來,為自己工作。
對人力資本投資,而人力資本的投資大多都是有回報的。深圳某姓白的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據說,他1996年時有10萬元存款,每月純收入3000元,如此,到2006年他的財富將達到46萬元。可1996年,他決定到大學進修。3年學費2萬元,生活費2萬元,到1999年時,他的存款只有6萬元。但此后他就獲得4年高達10萬元的純收入。結果,早在2003年,他就有了46萬元,而到2006年時,他有了76萬元的存款。
顯然,這得歸功于讀書,當然這還是簡單計算,而且在學習時,他還遇到了自己的紅顏知己,無怪乎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美國著名投資家沃倫·巴菲特在他的遺囑中,將其個人財產的99%捐給慈善機構,只把為數不多的1%留給自己的孩子。他說:“我希望我的孩子們有足夠的錢去干他們想干的事,而不是有太多的錢,什么也不想干。”
思路決定出路。改變一下陳舊的觀念,拿出你的錢,為自己做些規劃,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與技能,讓錢為自己工作,這樣你就開了一個“人生銀行”。轉變自己的觀念,打造一口屬于自己的油井,你的人生才會更豐富更精彩。
讀后有智慧
用不著為貧窮嗟嘆,社會在不斷地向前發展,觀念落后才是最大的貧窮,最差的是人窮志短。
《華萊士財富宣言》中說:“人們的思考方式直接決定了他的做事方式。要按照正確的方式做事,首先應該學會按照正確的方式思考,這是第一步。”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幸福的標準在每個人的心中也不盡相同。你的需要決定你的想法,你的想法決定你的選擇或者改變。而在改變中,一個人將面臨許多的方向,這里面含有不確定性,而通過學習、獲取信息可以消除不確定性,從而明確改變的方向。
上一篇:寬諒思維-[寬容的結局令人驚喜]
下一篇:盡全力思維-[你竭盡全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