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思維
堅持思維,就是說人們在做事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想象不到的情況,或預測到各種困難,我們都要不受其左右,而一心一意做事的思維模式。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唐僧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到真經。每個人在成功的路上都會遇到各種誘惑和困難。
這時我們每個人都要經受得住各種考驗和遭遇,頑強地堅持住,不要輕言放棄,總有一天會與成功擁抱。
事實反復證明,人生固然有許多的無奈,但堅持的結局,更多的是出人意料的精彩。給自己一個機會,給自己一點信心,給自己一點專注,生活會更美好。
[成功屬于堅持的人]
提到堅持,不免讓我翻開歷史的卷軸,踏入古人的世界。
烏江畔,他仰天長嘯:“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身一躍,滔滔江水向東流,淹沒了他的長嘯,淹沒了他的一世偉業。
我不禁感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如果堅持,重振旗鼓,一樣是條好漢??!可是他沒有做到大丈夫的能屈能伸,終因放棄而徹底失敗。
司馬遷則不同,牢獄生涯,他受盡了奇恥大辱,可他為自己的信念選擇了堅持,循著那輪千年古月,我看清了他的面孔:頭發蓬亂,飽經滄桑的臉上,刻著堅毅和不屈,手中的筆在疾書……來了幾個大臣,見到司馬遷如此模樣,嘆息道:“何必如此執著呢?”司馬遷合上竹簡,堅定地說:“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說完,望了望皎潔的明月,若有所思。片刻,又重新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蒼勁有力……
這是震撼人心的一幕,這是堅持不懈的斗士,堅持,讓他成就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52萬字??!可不是像今天的人一樣,坐在窗明幾凈的辦公室,喝著咖啡和茶,敲打著先進的計算機。而且,寫過歷史著作的人都知道寫歷史不像寫一般的文章,可以隨意天馬行空,翻江倒海。你去問問易中天,你去問問王立群,你去問問當年明月,這哪是一朝之功,更何況司馬遷是在獄中!他的堅持早令我動容……
由古及今,我想到了他,在平凡的崗位上,能夠如此堅持的他——余彭年,被稱為“一星期掃七天地的億萬富翁”。
當初他從老家湖南到香港時只有26歲。由于人地生疏,加之他英文水平有限,廣東話聽不懂,又沒有任何背景,連連碰壁后,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公司找到一份勤雜工。
工資很低,他每天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周而復始地掃地、清洗廁所,等等。他是一個有夢想的青年,這種待遇和工作,對他簡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如果連這份工作也不做的話,他就只有餓肚子。
公司每個星期正常的工作日只有五天,星期六和星期天一到,其他勤雜工都迫不及待地跑出去逛街、游玩、放松。他也非??释蕾p一下當地的風景,但考慮到公司周六、周日時常會有人加班,而衛生沒有人打掃的話將會一團糟,他便在其他勤雜工出去的時候獨自留下來,打掃衛生。雖然這只是一份“額外”的工作,但他依然一絲不茍,默默堅持。半年后的一個星期天,公司老板發現了他這個勤勞的勤雜工,很是驚訝。在了解到他每個周末都是如此之后,第二天,老板找他談話,將他提升為辦公室的一名員工。此后,他不斷努力,最終成為一位讓人欽佩的成功人士。特別讓人稱道的還有,他發跡后,還堅持從事公益事業,一做就是數十載,今天已年近九旬。多付出一點并不難,難的是堅持不斷。正如那句著名的話: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不做壞事。
我講忠誠思維時講到的阿基勃特,其實也是個具有堅持思維的人。他在美國標準石油公司里,曾經只是一位小職員,但他不僅忠誠敬業,還非常執著,他在遠行或出差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堅持在自己簽名的地方寫下“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下方及收據下方也不例外,只要有他簽名的地方,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因此他被同事戲稱為“每桶4美元先生”。就是在小事上這么堅持,打動了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熱情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多年后,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
我把這兩個故事講給一位剛失業的朋友,她只是感慨,無語。她說,自以為自己是個快樂的人,也是一直一絲不茍地生活、工作,卻因煩思雜緒,沒有堅持,就這樣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恪守,放棄了自己的堅持,真是愧疚啊。
我說,應當堅持自己的快樂主張,感受生活,姿態從容。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堅持做自己。
講到這里,我又想到,離我們更近一點的一個人——蔡志松。幾年前,才29歲的他,依據戰國時期人物造型創作的《故國·風》,在法國巴黎的“秋季沙龍”上奪得了最高桂冠——“泰勒大獎”,這是中國藝術家首次獲此殊榮。
在感受一片掌聲、歡笑、歌聲、美酒的背后,我停留于此——他的每一分成長都是緣于一分堅持。
蔡志松在上中學時對中國古典文化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不幸的是,他兩次高考落榜,但他仍咬緊牙說:“不,我就是要進中央美院。”他的堅持,他的超人付出,終于圓了他的大學夢。
大學5年,他生活很落伍,專業很拔尖。許許多多個夜晚,當室友們去唱歌跳舞談戀愛時,他總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喜歡“看雕塑教具”的獨特學習法,在一個個雕塑面具前,久久地凝視、思索,又邊看邊做,從而有了一種非同尋常的理解和領悟,使得他一次次發現新的奧秘,一點點感受到更深的認識。雕塑是造型藝術,是空間藝術。蔡志松渴望自己雕塑藝術作品時也能雕塑人生,拓展美好的生存空間。
然而,成績總是落后于他的實力??佳惺×耍坏貌怀鋈フ夜ぷ?。也許,藝術真的需要他,北京市政府決定在盧溝橋做抗戰紀念群雕,中央美院接了這項工程,并邀請蔡志松參加制作,他的出色手法,終于使母校破格讓他回校執教。
眾所周知,藝術的創作,除了技藝,還得靠堅持。蔡志松一直就是個具有堅持思維的人。一件雕塑作品,他要堅持做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在創作一件以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物造型為原型的雕塑時,因為難度大,思路受阻,久久沒有進展,他就把它放棄了。
但過了幾個月,當他重新看到那件被遺忘在角落里的初稿時,心里一個勁兒地說:沒有困難,哪有突破?他決定完成它。
蔡志松給露在外面的手腳貼上銅箔,把薄銅皮剪裁成衣服穿在人物身上,然后又穿頭發,一根一根的銅絲按古代的發飾編起來,編完頭發再編腰間的系帶……可銅絲又硬又細像鋼針,一次次透過手套扎破了他的手指。
為了表現出衣服的顏色,他親自用硫化鈉腐蝕銅,強烈的氣味刺激得嗓子發炎腫痛,空氣中的銅粉飄進眼睛里奇癢奇疼。當整體完工后,蔡志松又拿起鋼焊條給一些沙眼兒注入銅水修補,用鏟、銼、雕塑刀一下一下地剔除表面的瑕疵。
終于,這件曾被放棄過的半成品,在蔡志松的打磨下發出熠熠的藝術光輝——這尊高83厘米、重50千克的《故國·風》后來漂洋過海,到了法國。它和它的創作者一起登上了世界藝術的最高舞臺。
讀后有智慧
生活中,許多人都有給自己制訂計劃的經歷,比如想成為優秀的長跑運動員,計劃每天跑步多少千米;想學好外語,每天記多少個單詞……遺憾的是,大部分人由于缺乏恒心和毅力都沒有堅持下來,心中的理想直到今日仍沒有實現。
生活中,還有很多的人遇到一次挫折和失敗便一蹶不振。
其實在人生的嘗試中,很多人都會遭到若干次的失敗。盡管人生成功的概率比較小,但我們只要有堅持思維在支持自己,世界上始終有一個位置是屬于自己的。
上一篇:堅強思維-[用堅強去面對生活的不幸]
下一篇:多疑思維-[多疑是一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