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不是失敗,是一種人生的從容
放棄,不等于逃避和退縮,也不等于失落和遺憾,學會放棄會使人聰明睿智,從容地放棄眼前的得失,就會收獲明天的成功。
一個老人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窗口掉了一只,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從窗口扔了下去。這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說:“這一只鞋無論多么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有深度的人都深諳放棄的真諦,他們能從損失中看到隱藏的價值,收獲自己最想得到的東西。老者沒有因為誤失一只鞋子而扼腕嘆息,卻十分淡定從容的扔掉另一只,這不僅彰顯出他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昭示了他的做人智慧:得失隨緣,放棄是另一種獲得。
我們相信,當他把另一只鞋子扔出去的時候,雖然失去了一雙新鞋,卻收獲了精神上的富足和成他人之美的贊譽。為人處世,適可而止地舍棄,是獲得精神超脫和快樂身心的捷徑。
俗話說:人生如棋局,取舍之間,彰顯智慧。是堅持還是放棄,是得到還是失去,在人們做決定和選擇時,這些疑問經常困擾著他們的思緒。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堅持歷來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優良品格。堅持,堅持,再堅持,是很多人的座右銘。堅持就是勝利,也似乎成了千百年來的至理名言。可是有誰會看重放棄呢?很多人甚至鄙夷放棄,認為放棄是缺乏毅力,無能的代名詞。在堅持面前,放棄往往顯得是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其實放棄,有時候是為了更好的堅持。懂得放棄之道的人,他對人生的理解已經頗為深刻。
巴爾扎克有一句名言:“在人生的大風浪中,我們要常常學船長的樣子,在狂風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貨物扔掉,以減輕船的重量。”人的一生面臨許多選擇,有迂回曲折的坎坷,也有峰回路轉的機遇,而選擇的前提是堅持與放棄的取舍問題。成功的關鍵不在追求得多一些,而在你愿意放棄什么。放棄得正確,你就堅持了準確的方向。同樣面對機遇和挑戰,有人迎難而上,有人臨陣退縮,有人顧此失彼,怎樣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呢?這時就要拿出放棄的勇氣來,該放棄時就放棄,有舍才有得,不在得中求得,而要在舍中求得。
誠然,有時放棄一些東西,我們會有很多的不舍與難過。但不要以為放棄就會失去什么,就算是失去了一些東西,你得到的也比失去的多得多。尤其是當時過境遷,繁華過后,靜下心來一想,那些適時適度的放棄換來的是我們后來的巨大收獲。放棄,不等于逃避和退縮,也不等于失落和遺憾,學會放棄會使人聰明睿智,從容地放棄眼前的得失,就會收獲明天的成功。
在不少人眼中,放棄就等于畏縮和懦弱,如果放棄了某些東西,就意味著自尊的缺失和無能的暴露,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恰恰相反,放棄是一種謙讓的美德,是一種理智的選擇,是有深度和風度的表現。
孟子說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魚和熊掌都得,那當然是最圓滿的,但事實往往是魚與熊掌只能取其一。這時我們就需要學會放棄,只有這樣,才不會為一得而喜,為一失而憂,這也是成功所在。如果盲目地堅持兩者兼得,結果必然是雞飛蛋打,得不償失。
對人生的意義理解深刻的人能夠看淡得失,他們深知,懂得放棄,敢于放棄,才會走得更遠,攀得更高。
上一篇:放下那些不平事,讓心安寧
下一篇:放手,給自己和他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