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表示憤怒和拒絕,逃跑和還擊
告訴孩子真實的世界不是美好童話,只是心理上的預警和保護,但這還不夠。父母若想讓孩子真正遠離傷害,還必須讓孩子學會從行為上保護自己。在傷害來臨前,能判斷、會逃跑;在傷害發生時,敢拒絕、會還擊;在傷害發生后,能想辦法把事件對自己的傷害降到最低,這樣才能很好地保護自己。但我們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并不能做到這一點。
在一些校園暴力案件視頻中,我們發現,一些孩子在受到其他同學打罵時,沒有任何有效地保護自己的行為,既不敢表達內心的憤怒,也沒有身體上的反抗,只是蹲下來抱著頭任由他人打罵,連哭泣都不敢。
在上文提到的電梯內女童受猥褻事件中,很多網友也發現,小女孩受到猥褻時沒有任何反應,沒有呼救,沒有反抗,當電梯門打開時,小女孩竟然不知道逃跑,以至于電梯門被關閉,小女孩繼續受到猥褻。
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這些孩子缺乏保護自己的勇氣、意識、能力、方法和技巧,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
當和對方力量懸殊時,不敢反抗可以理解。但若不做絲毫努力,任由對方欺負或侮辱,就是一種軟弱,就失去了最后一點保護自己的機會。有的孩子會認為,我若反抗,對方會變本加厲地欺負我。固然,會有這種可能。但是若過于順從,對方也未必會放過自己,因為欺軟怕硬是人的本能。有時他人傷害自己,就是吃準了自己不敢反抗,不敢聲張。俗話說“柿子專挑軟的捏”,壞人也會專挑這樣的孩子下手。
當受到傷害時,一定要有一些保護自己的手段,這些手段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行為。具體怎么做,要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和自己的力量強弱來決定。
語言方面:
1.可以通過質問表達內心的憤怒
如果當時自己和對方的力量懸殊,一個人面對幾個人,一個孩子面對一個大人,這些情況下確實不適宜做出激烈的肢體反抗,但也要敢于通過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憤怒和對對方行為的拒絕。如:“為什么要打我,我沒有得罪你們。”“我的零用錢是我的,為什么要給你?”甚至可以直接說:“走開!”
這是向對方傳遞三個信息,一是我不是弱者,不會任由你們欺負;二是你們的行為是錯誤的,是要受到譴責的;三是若不停止你們的行為,你們有可能會受到懲罰。雖然當下處于弱勢,但不是弱者。有這樣氣場的孩子,別人不大敢欺負他們。
2.可以通過講道理說服對方
講道理未必一定有效果,但它有兩個作用。第一,拖延時間,等待別人來救自己,或者伺機逃跑。第二,相信對方還有一絲善良,用道理說服或感動對方。例如,在遭遇校園暴力時,可以這樣說:“我們都是同學,不是應該互相友愛嗎?為什么要互相傷害?”“你們如果需要錢,我可以借給你們一點,算是同學間的互相幫助,但是你們不能通過這種方式勒索我。”“如果我得罪你們了,我可以向你們道歉,但因為一件小事打我就過分了吧。”這時要適當示弱,態度不要那么強硬,以免激起對方的逆反心理。
這和上一條所說的似乎有點矛盾,但這正是我們說過的內心強大的人要可剛可柔、可強可硬。在和他人發生沖突時尤其要這樣做,要懂得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自己的態度,既不能一味地軟弱,也不能一味地強硬。可以先用稍微強硬的態度表達自己的憤怒,再用比較柔軟的態度來表達自己并不想和對方發生更大的沖突。這個時候,不卑不亢的態度最有力量。
3.用后果來震懾對方
其實每一個在實施暴行或犯罪行為的人,心中都有恐懼感,他們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錯的,一旦被發現會有可怕的后果。所以,可以通過語言強化他們這種感受,迫使他們停止自己的行為。
一位致力于兒童性虐待案件的專家說,兒童在遇到這類事情時可以嚴厲地看著對方說:“我還未成年,你不怕坐牢嗎?”這句話對正要實施犯罪行為的人非常有殺傷力。因為沒有人不怕坐牢,有些人明知可能會坐牢還是要冒險實施犯罪行為,是抱著僥幸心理,我們就要擊敗他們這種僥幸心理。
同樣,面對校園暴力,孩子也可以這樣說:“你不怕學校知道了把你開除嗎?”沒有哪個孩子會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這樣說比“我會把這件事告訴老師和父母”管用,因為有暴力傾向的孩子掌控欲和逆反心理比較嚴重,一旦知道你要向老師和父母告狀,可能會變本加厲地實施暴力行為,以證明他比老師和父母還強大。所以,用他難以承受的后果來震懾他,比用“告狀”來威脅他要管用。
行為方面:
1.如果對方和自己的力量差不多,完全可以逃跑和還擊
我們不提倡孩子打架,但自衛不是打架。如果對方的力量和孩子的力量差不多,那么孩子完全可以還手保護自己,或者推開對方逃跑,而不是對方一恐嚇就被嚇住,然后動也不敢動,坐以待斃。一個強者不欺負弱者,但也不能不作任何努力就自認為弱者。
2.如果對方和自己力量懸殊,找機會逃跑
但是,當對方和自己力量過于懸殊的時候,不要輕易還擊,因為還擊有可能被打得更厲害。這時,可以先通過表達憤怒和拒絕震懾住對方,也可以大聲呼救,然后趁對方有所松懈的時候逃跑。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冷靜,不要過于害怕,否則有機會逃跑的時候都忘記了逃跑。而這種膽量和勇氣,以及逃跑的技能都需要父母在平時對孩子有所培訓。
3.最好讓孩子學一些自我保護的具體技能
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壞人,逃跑和還擊并不容易實施,尤其是女孩子,在身體上處于弱勢,如果沒有一些具體的保護自己的技能,在某些情況下,無論如何是逃不掉的。所以,想要真正地保護自己,還必須有“一技傍身”,得會一點兒“功夫”。這樣,在遇到傷害時不但能夠很好地保護自己,還能夠教訓一下壞人。
網上有這樣一則視頻,一個女孩子被幾個男孩調戲,女孩不動聲色地跟他們來到一個空曠的地方,幾個男孩正得意。突然女孩一個過肩摔把其中一個男孩摔倒在地,男孩的胳膊“咔嚓”一聲瞬間斷裂。其他幾個男孩嚇呆了,立刻跑得無影無蹤。網友們紛紛為這個女孩喝彩,說:“千萬不要隨便得罪女孩子。”
是的,千萬不要隨便得罪女孩子,因為你不知道哪個女孩子會跆拳道或空手道。但是,如果這個女孩不會“功夫”,那后果會是怎樣呢?恐怕不敢想象。
所以,讓孩子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具體技能很有必要。技能可以彌補孩子身體上的弱勢,讓他在遇到危險時心理上不再膽怯。這些技能包括武術、跆拳道、空手道、摔跤、防身術等,可以讓孩子選擇一樣或幾樣來學習,既能夠鍛煉身體,又能夠保護自己。
越是內心弱小的人越喜歡用暴力去傷害他人,和這些人不要輕易地以暴制暴、硬碰硬,但也不能一味示弱,而是要根據當時和自身的情況采取適當的策略,或拒絕,或逃跑,或還擊,孩子不一定需要通過武力教訓對方,但一定要盡力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因為,傷害他人不是強者,但保護自己不被傷害卻是強者的象征。
上一篇:放眼未來,做個有眼光的男孩
下一篇:無知從來不是無畏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