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計別人將會誤傷自己
俗話說:真正聰明的人,往往聰明得讓人不以為其聰明。聰明人表面笨拙、糊涂,實則內(nèi)心清楚明白。北宋大臣呂端,官至宰相,是三朝元老,他平時不拘小節(jié),不計小過,仿佛很糊涂,但處理起政事來機敏過人,毫不含糊。宋太宗稱他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其實,“大事不糊涂”者怎么可能“小事糊涂”呢?須知大事就是小事積聚起來的。所謂小事糊涂,只是裝糊涂而已,因為真正的智者不屑在小事上浪費時間和精力。在處理大事與小事的關系上,有人提出了一種論點:大事小事都精明——少;大事精明,小事糊涂——好;大事糊涂,小事精明——糟。在古羅馬律法中就有“行政長官不宜過問細節(jié)”一條。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僅僅是領導者,普通人也要時時面對自己的大事和小事。何為大事?影響全局的事為大事,決定整體的事為大事,范圍內(nèi)的工作為大事,也就是說,以結果來評價事之大小。對于一個企業(yè)管理者來講,不管其工作性質如何、內(nèi)容多寡,其工作程序和本質是不變的。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關鍵行為應視為大,在這些問題上,思路必須清楚,不能糊涂。
美國心理專家威廉根據(jù)多年的實踐,列出了500個測試題,測試一個人是否是一個“太能算計者”。
這些測試題很有意思。比如,是否同意把一分錢再分成幾份花?是否認為銀行應當和你分利才算公平?是否夢想別人的錢變成你的?出門在外是否常想搭個不花錢的順路車?是否經(jīng)常后悔你買來的東西根本不值那么多錢?是否常常覺得你在生活中總是處在上當受騙的位置?是否因為給別人花了錢而變得悶悶不樂?買東西的時候,是否為了節(jié)省一塊錢而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甚至你自己都認為,跑的冤枉路太長了?……只要你如實地回答這些問題,就能測出你是否是一個“太能算計者”。
威廉認為,凡是對金錢利益太過于算計的人,都是活得相當辛苦的人,又總是感到不快的人。在這些方面,他有許多寶貴的總結。
第一,一個太能算計的人,通常也是一個事事計較的人。無論他表面上多么大方,他的內(nèi)心深處都不會坦然。算計首先已經(jīng)使人失掉了平靜,掉在一事一物的糾纏里。而一個經(jīng)常失去平靜的人,一般都會引起較嚴重的焦慮癥。一個常處在焦慮狀態(tài)中的人,不但談不上快樂,甚至是痛苦的。
第二,愛算計的人在生活中,很難得到平衡和滿足,反而會由于過多的算計引起對人對事的不滿和憤恨,常與別人鬧意見,分歧不斷,內(nèi)心充滿了沖突。
第三,愛算計的人,心胸常被堵塞,每天只能生活在具體的事物中不能自拔,習慣看眼前而不顧長遠。更嚴重的是,世上千千萬萬件事,愛算計者并不是只對某一件事情算計,而是對所有事都習慣于算計。太多的算計埋在心里,如此積累便是憂患。身處憂患中的人怎么會有好日子過?
第四,太能算計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而太想得到的人,很難輕松地生活。
第五,太能算計的人,必然是一個經(jīng)常注重陰暗面的人。他總在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錯誤,處處擔心,事事設防,內(nèi)心總是灰色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一個人大事不糊涂,小事也精明,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算計,就不可能擁有很多朋友,也不可能在團隊中發(fā)揮最好的作用。人畢竟沒有三頭六臂,當你事事比別人聰明時,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和嫉妒,終究“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導致自己受到無謂的傷害,甚至犧牲。真正聰明的人在一些小事上不會錙銖必較,而在大事上則會保持清醒頭腦。所以,在辦事時,千萬不要在小事上糾纏不休,搞得自己精疲力竭、心緒不寧,而到了大事面前,卻又真的糊涂了。
算計別人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難得糊涂其實是一種生活智慧與生存哲學。灑脫大方的人會給他人帶來歡笑,同時也給自己贏得愉悅的感受。
上一篇:知足常樂,莫讓幸福之花遭遇貪婪暴雨
下一篇:給人生來次大掃除,留下最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