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任務
我們都知道,人生是短暫,也是寶貴的,我們若希望自己的人生精彩,就要充分利用短暫的人生走心中向往的那條路,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為了夢想而放棄所有,我們的一生,遠不只是為欲望奔波。事實上,人生在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做好每個階段該做的事,本身就是隨心之舉。
如果你是父母,好好教育你的孩子,珍惜時間,安排他的早年生活;如果你是年輕人,則要盡早做人生計劃,在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情,遵循自然規律,才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人,都要明白一個道理,對于人生,并不只是欲望的實現,還有生活,一個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階段,應該完成不同的人生任務,享受相應的人生樂趣。既不要跨越,也不要耽誤。具體來說,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在童年的時候,需要的是啟蒙教育,要著重培養樂觀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享受童年歡快的時光和溫暖的家庭生活,保證兒童的心身健康。
在青少年的時候,記憶力特別好,接受新事物特別快,這個時候是學習的大好時光,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健康和廣泛的愛好,快速接受各種文化和科學知識,同時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多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多去旅游,見一見多彩的世界,只要喜歡讀書,有條件讀書,父母就要支持孩子一直按照自己的興趣讀下去,最好要讀完大學,可能時讀研究生、博士。
如果這個階段你缺失了或者虛度了,那么你以后想補,就會耽誤下一個時段的任務,就會影響你這個時段的幸福。
到了20~30歲,年輕人便要走出校門,奔向社會,參加工作,這個時候便要適應工作環境和社會環境,同時開始戀愛、結婚成立家庭。這個時候,我們對愛情有一種幻想和追求,不太看重物質條件而更重視感情和共同愛好。
到了成年時代,即30~40歲,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更多的是要負擔家庭的責任和為人父母的責任。珍惜和過好家庭生活,并開始培養孩子,這個時候也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也要開始積累個人的財富。有的人也選擇在這個時候開始創業,因為30歲前一般來說社會閱歷不夠,難以成功,40歲之后精力和創業動力開始不足。
到了40~60歲,則主要是供孩子讀書,積累財產,開始為退休生活做準備。
這本來是一條人生的路,但由于社會的變化,人的觀念也跟著變化,開始產生了各種社會問題。例如有的孩子貪玩,家教不嚴,整天迷戀電腦游戲,到了參加工作的時候,才認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找不到好工作,才開始補課學習,這個時候記憶力已經開始下降,加上工作壓力和家庭壓力,哪里能集中精神學習,十補九不足,事倍功半。又如有的青年由于追求事業,或者喜歡單身自由的生活,到了35歲或40歲才考慮談戀愛,結婚生孩子,這個時候,已經過了談戀愛和結婚的年齡,屬于大齡青年。沒有激情,性格也開始變得古怪,找對象更多的是考慮現實條件,考慮物質生活,更像是為了完成任務。被動式的婚姻往往都不是很完滿。
因此,每一個年齡段,人總是要完成人生之中的1~2件重要的事情,這是自然規律,是人類經過很多年代的進化而自然形成,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遵從這個規律,人才能過健康而快樂的生活,否則生活將會混亂不堪,日子將會過得很累。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給每個人的機會也是均等的,你要按照上帝的旨意,也就是自然規律去工作、去生活。
所以,如果現在的你依然年輕,那么,現階段的你的主要任務是積累人生經驗,為人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人生的幸福尋找源頭活水。
上一篇:人生有種態度叫放下
下一篇: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