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流轉,我們也學會了成長
孩子初入幼兒園大概在三歲前后,會出現明顯的親社會行為,會積極地結交朋友,也會因為自己多了一個朋友而非常高興。等到進入青春期時,孩子大概十二歲左右,孩子會漸漸疏離父母,而親近朋友。這是因為朋友的陪伴是父母無法給予的,在青春正好的時候,我們總會遇到很多相同年紀、相似愛好,甚至脾氣秉性都很投合的人。再加上都有著青春的熱情和朝氣,與朋友之間的相處也變得尤其新鮮。很多朋友甚至好到穿一條褲子,一起吃飯睡覺,一起看劇到深夜,一起對天發誓要生生世世永遠在一起。然而,隨著生命的不斷流轉,曾經年輕的我們漸漸成熟,卻再也難以找到如同當年一樣心靈默契的朋友。這是為什么呢?
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有不同的規劃和目標。隨著不斷成長,我們走出校園,脫離了單純的學校生活,步入社會后從事著不同的工作,在不同的崗位上拼搏和奮斗。漸漸地,你會發現曾經與朋友之間的相似和相同都消失了,還會發現自己與朋友變得完全不同。隨著人生半徑不斷擴大,我們的人生經驗越來越豐富,因而失去了當初與朋友在一起瘋狂的激情。時光把你和朋友變成兩路人,朋友之間既要珍惜彼此之間的緣分,也要適應如今的漸行漸遠。
大學畢業后,小米和小葉這一對好閨蜜因為工作的原因而分道揚鑣了,小米回到家鄉,在父母的人脈資源下,進入政府機關工作,小葉則去了大城市努力打拼。一開始,小米還憂愁小葉在大城市中生存艱難。但是幾年過去之后,小米發現小葉有了很大的改變。
小米在老家過著單位和家兩點一線的生活,小葉卻在大城市里擠著公交車,經常加夜班,住在地下室,時不時地就會感到心力憔悴。但是小葉從來沒有放棄過在城市的生活,她堅信自己只要堅持,最終一定能夠獲得成功。不論多么艱難,小葉都始終在堅守,幾年之后,她在工作上有了很好的發展。等到小葉衣錦還鄉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和小米之間失去了共同語言。當小米說起家常里短的那些瑣碎事情時,小葉總是覺得很心煩,而當小葉說起在大城市生活的好處,小米總是無法理解。小葉告訴小米每天上班至少要一個小時才能到達單位,有的人甚至來回要三四個小時,小米總是驚訝地說:“這樣的工作還有什么意義呢,把一天之中大多數的時間都耗費在路上。”小葉說:“你以為呢,大城市可不像在家里上個班十分鐘就能到。大城市地方大,靠著工作單位的地方往往寸土寸金,不但房價貴,租金也貴,所以很多人哪怕租房,一開始都只能在郊外立足,或者租住在城里的地下室。地下室條件很差,連手機信號都沒有,住在郊外雖然遠,但是條件好些,不過每天都要花費巨大的時間成本上班。等到經濟條件漸漸好轉,就可以在單位附近租房,甚至買房,這樣一來生活質量也就能提升一個層次了。”
隨著彼此之間交談越來越意興闌珊,小葉在回家之后雖然依然會和小米見面,但是彼此都覺得有些生疏。曾經在大學期間好得睡一張床、穿一條裙子的小米和小葉,終于在成長的過程中漸行漸遠。她們一個人生活在安逸的四五線小城鎮,一個人生活在每天都節奏很快的大城市,可想而知,她們之間必然越來越缺乏共同的話題和語言。
這就是成長的本質,很多人以為小時候一起穿開襠褲長大的朋友,長大了以后也依然能成為鐵哥們、好閨蜜。殊不知,人和人之間交流是最重要的媒介,一旦交流出現問題,缺乏共同的話題,或者沒有共同的語言,那么彼此之間就會越來越疏遠。這就像是夫妻之間的關系,很多夫妻結婚時的確是真愛,但是隨著一方不斷進步,而另一方止步不前,他們漸漸就會相距遙遠,直到感情破裂。因而不管對于朋友還是對于夫妻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共同進步的狀態,否則成長的過程中就會漸漸疏遠,而最終我們也不得不舍棄那些不合拍的人與事情。成長,使得與我們相距遙遠的一切最終會成為記憶中最美好的回憶。
每個人對于人生都會有憧憬和渴望,哪怕只是對朋友,人們也會有一些期望值。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實際上大多數人在人生中未必能有一個知己。人是群居動物,然而人的本質又注定了人是孤獨的。每個人都希望有人能聽懂自己的快樂和苦惱,每個人也都希望別人能夠明白自己的心意。當人與人之間擁有心意相通的感覺,當然會覺得很默契,然而這樣的默契并非在每個人之間都有,甚至有些夫妻在一起生活一輩子,也總是達不到默契的程度。當婚姻這么尷尬地存在,我們可以選擇揮手告別這段婚姻,也可以選擇包容,努力改變自己來適應他人。對于朋友也是如此,朋友之間是相互理解和體諒,還是彼此仇視,決定了友情的發展方向。
有人說,友誼是非常純粹的,實際上友誼也是很現實的。對于兩個原本關系親密的朋友而言,如果一方的成長跟不上另一方快速的腳步,那么彼此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也許我們可以憑著舊時的感情去維護友誼,但是當差距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彼此就無法實現心靈上的交流和契合。所以不管是否愿意,我們都必須承認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人和事都要靠緣分才能相依相守在一起,而所謂的成長,就是讓我們不斷告別和舍棄一些人和事,也讓我們不斷地結識更多的朋友,擁有更多的友情。對于人生而言,舍棄是大智慧,面對失去的那些東西,我們也無須傷感,因為當我們一路前行,不斷奔跑,我們必然會遇到與我們更加心靈契合的人。
上一篇:理智面對人生的不公平,努力提升自己
下一篇:生命的高度來源于我們自身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