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待人,才能得到真誠相待
外向的孩子朋友遍天下,在和大多數朋友相處的時候,他們都會說一些無關緊要的玩笑話,在一起談笑風生;內向的孩子所結交的朋友是很少的,在和朋友相處的時候,他們更是本著真誠坦率的原則,想跟朋友說一說心里話。雖然內向的孩子對于朋友有著這樣的渴望和憧憬,但是并不意味著他的那些小伙伴們也想坦誠相見,那么內向的孩子要想結交到性情相投的朋友,要想與朋友之間說說心里話,就應該先敞開心扉。換而言之,內向的孩子要先向朋友表示尊重,表示真誠,只有以此為前提,朋友才有可能以同樣的姿態對待內向的孩子,與內向的孩子坦誠相見,友好相處。
通常情況下,內向的孩子并不會打開自己的心扉。有的時候,他們明明被他人誤解了,也不愿意費盡口舌去解釋。這樣一來,他們與朋友之間的關系就會變得非常微妙。有時候因為誤會,友情還會蒙上陰影,使彼此之間的關系變得疏遠。
溝通是人際交往的橋梁。在任何人之間,要想相互了解,要想建立友好的關系,都要以溝通為前提。在溝通的過程中,外向的孩子總是滔滔不絕,他們似乎有很多的話要說,他們說話所涵蓋的范圍也非常廣,說起話來很有氣勢。和外向的孩子相比,內向的孩子則完全不同。他們非常沉默,只有在遇到信任的人時,他們才會言簡意賅地表達自己的心聲。他們并不喜歡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地說個沒完沒了,這會使他們覺得自己很啰嗦,也會使他們覺得自己占用了他人的時間,為此而感到非常羞愧。有的時候,等到外向的人表達完自己的心聲之后,內向的孩子甚至還會敏感地反思自己:我是否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我的表達是否會讓對方產生誤解。尤其是在人多的場合,外向的孩子往往會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內向的孩子卻恰恰相反,他們想躲在角落里不被他人注意,他們甚至不想發表言論。如果非要發表言論不可,那么他們希望自己能夠整合語言,讓表達更加精煉,也讓觀點更加鮮明。
這是內向的孩子與外向的孩子在人際溝通中很明顯的不同。那么,內向的孩子如果想知道他人的心聲,也想與他人成為真正的知己,又應該怎么做呢?對于內向的孩子來說,應該先敞開自己的心扉。很多人在與內向的孩子交往的時候都感覺很有壓力,因為他們面對著沉默不語的對方,不知道對方在想什么,甚至誤以為對方是十分冷漠的,這會讓他們感到很尷尬,很難過,因而與對方產生距離感。在交往的過程中,內向的孩子如果能夠占據主動,積極地向對方敞開心扉,訴說心聲,那么他們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就會進一大步。
很多內向的孩子之所以不敢真誠地面對他人,不敢向他人敞開心扉,是因為他們缺乏安全感。在童年成長的經歷中,如果內向的孩子并沒有得到父母良好的照顧,也沒有得到父母感情的滿足,他們就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變得更加孤僻。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即使孩子非常內向,也要讓孩子向父母敞開心扉,向父母進行傾訴,這樣孩子才能學會信任他人,也才能主動地表達自己。
即使是內向的孩子,也是渴望得到友誼滋養的。他們從內心深處希望自己也可以跟更多的人結交朋友。對于內向的孩子來說,這也許會因為他們的自我閉塞變成一種奢望。但是只要他們采取主動的姿態,就很有可能實現。內向的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往往比較強,他們非常敏感,對于外界的人和事充滿了警惕。但是從內心深處來說,他們盼著結交真誠的朋友,希望能夠與一些人真心相對。父母一定要給予內向的孩子更多的關注,也要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境的時候,父母不要否定和打擊孩子,而是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只有在家庭生活中得到情感上的滿足,孩子才能獲得安全感,在社會生活中才能表現得更加積極主動。
人與人之間的很多情感都是相互的,不管是內向的孩子還是外向的孩子,都應該先對他人拋出橄欖枝,才能夠得到他人積極的回應。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我們就要先尊重他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平等對待,我們就要先平等對待他人;要想聽到他人的心里話,我們就要先對他人說出心里話。感情就像是一種聲波,在遇到他人的時候就會回彈到我們的身上,我們付出了什么就將得到什么。當然,有的時候雖然付出什么未必能夠得到回報,但是只有努力付出了,我們才會感到心安。如果在沒有努力之前就輕而易舉地放棄了,那么對于內向的孩子而言,他們的成長當然會受到限制。
上一篇:真誠待人,得到他人真心相待
下一篇:眼光長遠,才會獲得真正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