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晰表達,讓別人懂你
什么是清晰地表達需求呢?有三個要素,即真實的感受、明確的訴求、誠摯的感謝,按照次序把它們表述出來,就是一個特別清晰完美的表達。下面我們一一展開來看。
首先,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
對同一件事,人與人的感受和需求完全不同,所以表達真實感受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這樣便于對方理解和接受。比如,我有個朋友特別怕黑,一到晚上自己在家就會緊張害怕。如果這個時候她直接告訴她的丈夫自己的真實需求,“我特別怕黑,老公你要早下班回家”,這樣丈夫就能知道她的需求。如果只是提要求,而沒有說出需求的根本,對方會覺得她幼稚甚至無理取鬧。
又比如,一個愛干凈的人看到家里用過的物品沒歸位就會覺得不舒服,但是如果配偶對衛生要求沒有那么高,就會覺得物品沒歸位也無所謂。如果愛干凈的人看不慣對方,就需要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我接受不了屋里亂糟糟的,所以用完的物品要歸位”。
要直接說出自己的需求。人與人的感受不一樣,切不可讓對方猜心思。無論我們表達什么樣的需求,第一個要表達的就是自己真實的感受。因為感受無罪,感受無錯。
怕黑的妻子可以真實地跟丈夫說:“我自己在家里心里特別害怕,我也知道,這是我的個人問題,可是我現在確實還沒有解決它,就是害怕,這天一黑就怕得不行!”這是你的感受。
愛干凈的人可以直接說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挑剔和埋怨丈夫或孩子把東西亂扔或不歸位。可以試著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我上班很累,回到家看到屋里亂扔的東西,非常不舒服。”
一個勇于表達自己真實感受的人,是一個敞開的人,用這種方式邀請自己的家人、朋友進入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來看一看,他們一旦看了,就會產生理解。
其次,明確地表達訴求
表達訴求不是提要求,這一點很重要。一個公司領導給員工下達工作指令,一定要非常清晰,如果模棱兩可沒有標準,那么員工就不知道領導具體要什么。在家里也是一樣,比如,妻子跟先生說:“你幫忙把廚房的垃圾倒一下。”老公就幫她把廚房的垃圾倒了。倒了之后,妻子接著會說:“你說你把垃圾倒了,怎么不知道給垃圾桶再套上一個新的垃圾袋呢?你就跟那個陀螺似的,撥一撥轉一轉,你就不能稍微主動一點?這不就是一順手的活兒?”對方會說:“你沒和我說呀!”妻子接著會回應:“這還需要說嗎?這不是擺在眼前的嗎?你說你倒了垃圾,還不順手再套上一個!”
又比如,妻子跟丈夫說:“你幫我拿杯水!”然后丈夫把水端過來了。妻子跟他說:“廚房鍋里燉著東西,你剛才幫我看沒看?”他說:“沒有啊!”妻子開始不高興了:“你一個大活人,上廚房,鍋里燉著東西,你看一眼怕什么的呢?怎么就這么懶?”對方也會煩了,馬上回懟:“你說這些沒用的干嗎?你有事說事,你跟我說一下我不就看了嗎?”妻子又反駁了:“你就是眼里沒活兒,什么都讓我囑咐你,你是三歲的孩子嗎?”于是,爭吵起來了。
那到底怪誰呢?很簡單,男人是聚焦性思維,女人是發散性思維。吩咐男人一件事他就做一件,所以讓男人做事情的時候需要說清楚才行,這就叫作提出清晰的訴求。上面的例子,妻子就可以跟先生說:“老公,你待會兒下樓的時候,把垃圾捎下去好不好?”老公說:“行,沒問題。”妻子要接著跟他說:“你把垃圾拎出來的時候,順便再套上一個新的垃圾袋哈。”這就叫作清晰的表達。
最后,表達誠摯的感謝
我發現,人一旦嘴巴甜一點,就能夠讓自己過得很輕松,并且做事情特別順。而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寧肯很費力地爭吵,也不愿意輕松地口吐蓮花。表達贊美和感謝,能夠很好地滿足對方的精神需求,同時也會讓對方心中升起一種神圣感,從而努力地想要把你交代的事情做好。很多人認為一家人之間無須感謝,不用說得這么好聽,習慣于說不好聽的話。說不好聽的話就像把垃圾往家里拿一樣讓人不舒服,所以,我們親人共同居住在一個房子里,要說好聽的話,而不要說難聽的話。
所有難聽的話就如同“垃圾”,越是最親的人,越應該說美好的話。就像有句話說得好“我們把最好的一面給了陌生人,卻把壞情緒帶給了最親的人”。
所以,一定要和自己親人說愛的話語,表達感謝。不要認為他們不需要,換位思考一下,你的親人向你表達愛的時候,你也會感動。
學會向孩子表達感謝、向配偶表達感謝、向父母表達感謝。當內心存有滿滿的愛意,去說出真誠的、感謝的話,對方就會特別受用,也能夠接通這份溝通帶來的能量。越是親人在一起,越應該分享內心的感受,不然的話,沒有內心的交流,彼此之間在一起,只剩下了柴、米、油、鹽,而沒有了精神上的連接,少了愛的分享,就沒有真正的幸福可言了!
上一篇:如何發現幸福的陷阱
下一篇:如何精準表達,把話說到點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