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人生最深的陷阱
人生就是一場未知的旅程。有的人跌跌撞撞,在人生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有的人怡然自樂,微笑面對生活,把握了人生的幸福。也許,你會感到疑惑:怎么會出現這樣迥然不同的局面?因為,在人生的旅途中,除了美麗的風景,還有很多的誘惑,而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魔鬼,那就是欲望。當那些誘惑出現在你面前時,就會激發起你內心的欲望,為了滿足內心的欲望,你會奮不顧身、傾盡一生,極力追求著,所以,你會在人生的路上跌跌撞撞,失去自我,痛苦地煎熬著。
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各種欲望,有的人喜歡權力,有的人喜歡金錢,有的人渴望幸福,有的人渴望快樂。在人們的生活中,缺少著什么他們就渴望著什么,而且這樣的欲望是驚人的。因為欲望本身的特點就是難以滿足,不斷地循環下去,欲望越滾越大,扭曲了內心,人就成為了欲望的奴隸。欲望無邊境,一切都應適可而止。
于連出生在小城維立葉爾郊區的一個鋸木廠家庭,從小身體瘦弱,在家中被看成是“不會掙錢”的不中用的人,經常遭到父兄的打罵和奚落。卑賤的出生使他常常受到社會的歧視,但他從小就聰明好學,在一位拿破侖時代老軍醫的影響下,崇拜拿破侖,幻想著通過“入軍界、穿軍裝、走一條紅”的道路來建功立業、飛黃騰達。
在14歲時,于連想借助革命建功立業的幻想破滅了。這時他不得不選擇“黑”的道路,幻想進入修道院,穿起教士黑袍,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年俸十萬法郎的大主教”。18歲,于連到了市長家中擔任家庭教師,而市長只將他看成是拿工錢的奴仆。在名利的誘惑下,他開始接觸市長夫人,并成為了市長夫人的情人。
后來,與市長夫人的關系暴露之后,他進入了貝尚松神學院,投奔了院長,當上了神學院的講師。后因教會內部的派系斗爭,彼拉院長被排擠出神學院,于連只得隨彼拉來巴黎,當上了極端保皇黨領袖木爾侯爵的私人秘書。他因沉靜、聰明和善于諂媚,得到了木爾侯爵的器重;以淵博的學識與優雅的氣質,又贏得了侯爵女兒瑪蒂爾小姐的羨慕。盡管不愛瑪蒂爾,但他為了抓住這塊實現野心的跳板,竟使用詭計占有了她。得知女兒已經懷孕后,侯爵不得不同意這門婚事。于連為此獲得一個騎士稱號,一份田產和一個驃騎兵中尉的軍銜。于連通過虛偽的手段獲得了暫時的成功。然而,盡管他為了躋身上層社會用盡心機,不擇手段,最終功虧一簣,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有人說,于連身上有著兩面性的性格特征。于連最后在獄中也承認自己的身上實際有兩個“我”:一個是“追逐耀眼的東西”,另一個則表現出“質樸的品質”。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真實的于連與虛偽的于連互相爭斗,當然,他本人內心也是異常痛苦的,最終因不斷地追求名利,讓自己心力交瘁。
欲望就像毒品,是會上癮的,當你獲得了一次滿足之后,就會不斷地涌現更多的欲望,那根本就是一個無法填滿的無底洞。當然,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欲望,這是正常的,可以促進我們不斷地奮進,也是一種自我肯定。但是,如果你的欲望過于強烈,就不再是對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會進而否定或取消別人的存在。人被欲望所控制著,就會成為欲望的奴隸。學會放下欲望的人是自由的,因為沒有了禁錮,沒有了煩惱。也許,在你的心中也會有種種的欲望,或金錢,或權力,但是,如果你要想贏得自己的人生,贏得幸福,那就要放下欲望,適可而止。
誰也不記得欲望是怎么來的,即便是一個剛剛誕生的小生命,隨著時間的發展,欲望也會在他身上不斷地膨脹。有物質上的衣食住行,有精神上的尊重、認可、快樂、自信、幸福、自由,這些不同的欲望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身上盡情表演著,構成了精彩紛呈的世界,點綴了千姿百態的人生。
人類是欲望的產物,而生命則是欲望的延續,人不可能沒有欲望,欲望也不會停止,它會伴隨著人的一生。欲望的存在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人類是高級動物,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甚至放下自己的欲望,這也是可以做到的。一個人就像是一條欲望的溪流,它流淌的不是溪水,而是人的各種欲望。
對話自己
欲望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就看你如何去對待了。很多時候,我們抱怨生活太痛苦,其實這就是內心的欲望無形之中為自己戴上了枷鎖,禁錮了自己的自由與生命。當你感到沉重的時候,不妨放下內心的欲望,跨越生命,贏得自己的人生。
上一篇:夢,帶來成長的契機
下一篇:沒有什么原因,只是你沒有竭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