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太在意他人而迷失了自我
卡內基說:“你見過一匹馬悶悶不樂嗎?見過一只鳥兒憂郁不堪嗎?之所以馬和鳥兒不會郁悶,是因為它們沒那么在乎別的馬、別的鳥兒的看法。”在生活中,許多人太在意別人的目光而失去了自我,這簡直是得不償失。當然,我們作為社會人,生活在各種各樣的關系中,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目光那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我們對自己的評價,很多時候是需要借助別人對我們的看法而作出的。因此,對于別人的目光,我們需要考慮,但并不是過分地注重,否則,你就會感覺到自己活得很累。你總是在想別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你總是經過別人的目光來修正自己,到最后,你會完全失去自我,變成一個別人目光中的自己,更為嚴重的是,你將變得悶悶不樂、憂慮不堪,完全失去心靈應有的輕松與快樂。
在很多時候,我們會特別羨慕那種所謂的“好人緣”,似乎每個人都能與他聊到一塊去,他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以大家的目光為標準。在公司,上司說這個方案不行,他一句話不說,馬上改成了上司喜歡的方案;挑剔的同事說,你今天的打扮好像不太和諧,第二天,他就真的換了一套同事眼光的服飾;在家里,爸媽說,你新交的男朋友沒有固定的工作,她就真的決定與男友分手,重新找了一個能讓父母覺得滿意的男朋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會發現,他們不過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目光而討好身邊的人而已,他們已經逐漸失去了自我。
在生活中,不管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不管這個人做不做事,是少做事還是多做事,做的是什么事,他都會招來別人的看法和評價。而對于那些目光和議論,有的人會把它作為自己行動的標準,他們很在意別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結果就是,他們在做事情時畏首畏尾,把自己搞得很緊張,好像自己在為別人而活似的。其實,根本沒有必要這樣,因為我們既不是演員,又不是在表演,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何必那么在意別人的目光呢?
人性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每個人對一個事物都有主觀的看法和評價,一味在意別人的看法,你將找不到屬于自己的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別人對你的簡單評價,不足以反應你的真實情況。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見,還要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斷力,不要輕易地聽從他人的意見,而改變自己的主張。每個人的使命終究還要靠自己來完成,你人生的目標,是獨一無二的,專屬于你自己的。它神秘而又絢爛,值得你用一生去追求。
美國職業足球教練文斯·倫巴迪當年曾被批評“對足球只懂皮毛,缺乏斗志”。貝多芬學拉小提琴時,技術并不高明,他寧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師說他絕不是個當作曲家的料。但他們都勇于走自己的路,不被別人的意見和評論所左右,最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人要從沒路的地方走出一條路來,不要泯滅了自己的個性,一味地模仿別人。那樣只會迷失自我,連自己的命運自己都把握不了。“走自己的路,讓人們去說吧!”我們對但丁的這句名言并不陌生。可是,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信奉它,實踐它呢?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著60億各自具有不同特質的人,在他們各自的生活軌跡中,至少也存有上億種成功模式。當我們每一個人特定的優勢與劣勢、需要與理想是如此的與眾不同時,怎么可能存在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成功模式呢?
人生只屬于自己,一味遵循他人的思想,不敢面對真理是懦弱的表現,這樣的人生是悲哀的。我們應該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人,走自己的路,走出自己的風格,走出自己的個性,我們的人生才會是獨特的,才會是精彩的。而且,如同我們每一個人有不同的生活軌跡一樣,每一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也是截然不同的。成功的定義并不取決于你渴望的目標,而是取決于你達到目標后的滿意程度。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成功之路,在這條成功之路上,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成功底牌,打拼出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上一篇:別傻了,哪有什么絕對的公平
下一篇:別妄自菲薄,你就是最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