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責”是堵墻,“商討”是座橋
在人際交往中,許多人常常自以為是,好以自己的原則標準去衡量他人的說話方式,事實上,他人的做法與你的看法不同,并不代表他一定是錯的,而你一定是正確的。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些事情的確難以說誰對誰錯,只是因為立場不同,看法也就不同罷了。在與人進行溝通時,同樣的一件事兒,不同的人對于它的理解差別是比較大的。當你說出一句話來,你自己認為是一種意思,但是不同的聽眾會有不同的理解,它們可能差別很大,甚至完全相反。
在生活與工作中,我們面對意見不同者時,真恨不得立馬將之消滅,如此一來,口頭爭論自然是難免的。但這并非一種明智的做法。在溝通上出現分歧時,如果認為自己一直甚至永遠都是對的,最終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容易激化矛盾。
米奇所受的教育不多,曾是個愛與人抬杠的角色,后來因為推銷不成功而求助于專家。專家聽了幾個簡單的問題以后,就發現他老是跟顧客爭辯。如果對方挑剔他的車,他立刻會漲紅臉大聲強辯。米奇承認,他在口頭上贏得了不少辯論,但最終卻失掉了顧客。
米奇后來成為了明星推銷員。他是怎么成功的?我們不妨看看他是怎樣同顧客說話的:
有位顧客走進了米奇的辦公室,對他說:“什么?X車?不好!你要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S的車。”
過去的米奇聽到對方這種話,早就氣得臉一陣紅、一陣白了,他會馬上挑對方所說車的錯,而他越挑剔,對方就越說它好。于是爭辯越趨激烈,對方就越喜歡自己所說的那款車。
現在呢,米奇會說:“老兄,你說的車的確不錯,買了它肯定錯不了,放心去買好了。”這樣對方就會無話可說了,沒有抬杠的余地,就只有住嘴了。他們接下來不再談別的車,米奇就開始介紹自己車的優點。
現在回憶起來,米奇真不知道自己過去是怎么干推銷的!以往他花了不少時間在抬杠上,現在他適時保持緘默,事實證明很有效果。
有些事情假如你非要辯解清楚,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會讓自己傷筋動骨。爭強疾辯不可能消除誤會,只能靠協調、商討去改變別人的觀點。
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用心溝通是必須的。要善于從對方的角度和處境認知對方的觀念、體會對方的情感,凡事要從對方的立場去想想:如果我是他的話,我將有何感受,我將怎樣去做?這樣你就會懂得如何去對待對方,也可以增加許多溝通技巧。
在生活中,當我們面對某一問題時,別僅僅從利己的角度考慮,要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說話,這能給對方一種為他著想的感覺,常常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要跟人爭辯,而要學會商討,讓對方不知不覺地接受你的建議。下面介紹幾種較為可行的方法。
1.先肯定后否定
不要急于否定對方的想法,而應先肯定對方想法的合理性,然后再有理有據地闡述自己的見解。例如在討論怎樣搞好單位衛生時,有同事提議:一個人連著干一個星期。你卻有些不同意。這時,你不妨這樣說:“你的意見頗有道理,也是一種方法,但我以為還是一個人干一天比較好。”接著,你可以具體說說理由。先肯定對方,再提出不同意見,這樣顯得公正和客觀,也容易被對方接受。
與人在一起談話討論,不要一開始就談及意見不同的事,而要以彼此見解一致的事情為話題,要讓他感到你們彼此追求的目標是相同的。假若一開始你就否定了對方的意見,就容易形成針鋒相對的局面,之后,無論你再說什么,對方都聽不進去了,再想使他接受你的觀點就極難。所以求人辦事得懂得迎合對方的心理,使對方覺得你是在與之商談,而不是爭辯。
2.分析利弊法
當對方提出一種意見,你如果不同意,就先推導出其意見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在此基礎上,再提出自己的意見會更有效果。你在提出不同意見前,應考慮清楚,對方的意見弊端究竟在哪里。你要盡可能多地找出來,你給對方的意見找的毛病越多,否定起來就越容易。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對方意見的弊端要實事求是,要有理有據,不能無中生有,更不能任意擴大。
3.巧妙借助法
有些話如果你實在不方便直接說,不妨借助他人的觀點和做法來替代自己的不同意見。此時,你可借助同類型的、對方也熟悉的事例來替代自己的意見。例如你可這樣說:“任永他們也有過這種事,他們就是這樣處理的,結果倒不錯,我們是不是可以借鑒一下?”這樣的話一出口,對方自然心領神會。
在與人溝通時,不要讓對方感覺你是在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不要與對方“爭論”,而要與之“商討”,要盡量少說“我”、多說“我們”,讓對方覺得彼此是一體的,是在為達成共識而努力,這樣肯定會有好效果的。
上一篇:預習和復習,才能讓學習事半功倍
下一篇:不自卑,誰的青春能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