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并非天生,你也可以
相信很多女人會說,我們都知道口才的重要性,可是我笨嘴拙腮,不夠伶牙俐齒,天生就不是好口才的命,怎么辦?好口才是不是天生的呢?據相關專家介紹說:“沒有人天生就口才好,沒有人天生就能言善道、脫口而出!”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曾以《品三國》而聲名鵲起,受各路媒體追捧。《新民晚報》記者夏琦于2007年8月16日采訪易中天教授時問:“口才是不是天生的?”易教授毫不猶豫地答:“是天生的。但我們也有天生的缺點……”也就是說,說話和其他能力一樣,是在后天運用良好的口才訓練方法,經過練習而得來的。就算是著名的播音員、節(jié)目主持人、演員等,無疑都是使用語言的行家,但他們大多數都認為自己并不是從小就善于言辭。那么,他們今天為什么能夠靠著嘴皮子混飯吃呢?原因很簡單,正因為他們認識到了口才訓練的重要性,于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口才訓練方法,加強鍛煉,從而獲得成功。
筆者小的時候,也曾經不善言辭,很羨慕那些能夠談笑風生、從容不迫、巧笑倩兮的女人。為此很是自卑了一段時間,但是一個故事卻給了我極大震撼。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古希臘卓越的政治家、演說家德摩斯梯尼,他年輕時有口吃,說話氣短,而且愛聳肩。這大概是最不適合學演講的了,所以他初學演講時曾被聽眾哄下臺。但他毫不氣餒,為了練發(fā)音,他嘴含石子練朗誦;為了克服氣短,他一面攀登陡坡,一面吟詩;甚至懸起兩把劍來改正自己愛聳肩的毛病。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他終于成為著名的演說家、雄辯家。
曾經,德摩斯梯尼的故事鼓勵了我,我開始學著練習演講,并抓住一切場合和機會,勇敢登場,勇敢地練習口才,終于可以在眾人面前談笑風生,話題不斷了。其實,好口才并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訓練得來的。古今中外歷史上一切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演說家、雄辯家,他們無一不是靠刻苦訓練而獲得成功的。
我國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演講家蕭楚女,更是靠平時的艱苦訓練,練就了非凡的口才。蕭楚女在重慶國立第二女子師范教書時,除了認真?zhèn)湔n外,他每天天剛亮就跑到學校后面的山上,找一處僻靜的地方,把一面鏡子掛在樹枝上,對著鏡子開始練演講,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表情和動作。經過這樣的刻苦訓練,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講藝術,他的教學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他年僅30歲,就在毛澤東同志主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工作,他的演講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
很多人都羨慕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口才,其實她的口才也并不是天生的。據說她13歲的時候,在老師的帶領下聆聽馬丁·路德·金的一場演講。她深深為馬丁·路德·金的激情所感染,并在老師的介紹下,與這位民權運動領袖握了手,這段經歷使得希拉里成為馬丁的崇拜者,也使她認識到了演講的巨大魅力。從此,她就下定決心要做一名口才卓著的政治家。
怎樣才能使自己有口才呢?希拉里經過深入思考認識到:口才的實踐性很強,正如“只有在戰(zhàn)爭中更快學會打仗”一樣,過人的口才,也只有多多實踐,才能更快擁有。于是,她采用了“課堂內外,雙管齊下”的方法來鍛煉口才。
課堂內,她抓住老師安排的課堂討論的機會,積極與自己的同學們進行討論。她積極思考,很善于提出一些有爭議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同學們樂于和她爭辯、討論。此外,她還專門組織一些興趣相投的同學,成立了一個討論小組,從國家大事到日常生活,從科學技術到音樂藝術,都是他們討論的話題,這樣,在言語的“交鋒”中,她的口才有了很大提高。
希拉里明白:“比劍要找高手,弄斧要到班門。”只有與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多討論,才能進步得更快,所以,她不滿足于只是與自己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學們進行討論。每天下午放學后,她總是樂此不疲地去老師辦公室,談她的種種想法。在老師的引導下,她接觸到了很多新的思想觀念,同時,老師還不斷向她介紹一些有用的書籍,要求她讀完后再一起討論,而希拉里也總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并積極思考,列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及時找老師討論,解疑釋惑。多年以后,希拉里在一次采訪中回憶老師時說道:“他是改變自己一生的導師,每次討論完之后,他都會向我提出另一個任務,期望以后好好討論討論它。而每一次的討論不僅提高了我的認識,也使我的口才有了飛速進步。”
口才助人成功,希拉里練就的口才,不斷為她的人生增光添彩,她不僅成功當選國會參議員,協(xié)助自己的丈夫克林頓連任兩屆總統(tǒng),而且成為美國新一任國務卿。希拉里的經歷也告訴我們所有的女性朋友們,好口才不是天生就有的,只要有明確的目標和不懈的努力,我們每一個女人都可以練就一副好口才。
有項調查結果顯示,最著名的演講家或者業(yè)績最優(yōu)秀的業(yè)務員,反而幾乎都是從小個性較為內向者,而且大多是原本口才不佳的人。因為他們意識到自身口才方面的不足,從而下定決心練口才,運用正確的口才訓練方法不斷地去鍛煉,從而實現(xiàn)自我突破的。事實上,當你和口才好的女人交談時,你會發(fā)現(xiàn),對方看來很文靜或很斯文,話說得不多,但你卻始終有種被吸引、被了解的感覺。而這些,都是因為有正確的口才訓練方法為引導,不斷訓練而成。所以說,好口才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通過訓練你也可以擁有!
練口才不僅要刻苦,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學的方法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加速口才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根據每個人的學識、環(huán)境、年齡等的不同,練口才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但只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訓練,那么你就會在通向“口才家”的大道上迅速成長起來。在這里,筆者搜集了幾種符合女人的特點,簡單、易行、見效的口才訓練方法。
1.速讀法
這里的“讀”指的是朗讀,是用嘴去讀,而不是用眼去看。顧名思義,“速讀”也就是快速地朗讀。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在于鍛煉人口齒伶俐,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晰。
方法:找來一篇演講詞或一篇文辭優(yōu)美的散文。先拿來字典、詞典把文章中不認識或弄不懂的字、詞查出來,搞清楚,弄明白,然后開始朗讀。一般剛開始朗讀的時候速度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讀得快,最后達到你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讀的過程中不要有停頓,發(fā)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晰,要盡量達到發(fā)聲完整。因為如果你不把每個字音都完整地發(fā)出來,那么,一旦速度加快,就會讓人聽不清楚你在說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義。我們的快必須建立在吐字清楚、發(fā)音干凈利落的基礎上。我們都聽過體育節(jié)目的解說專家宋世雄的解說,他的解說就很有“快”的工夫。宋世雄解說的“快”,是快而不亂,每個字的發(fā)音都十分清楚、準確,沒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們希望達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種快,吐字清晰,發(fā)音準確,而不是為了快而快。
2.復述法
復述法,簡單地說,就是把別人的話重復地敘述一遍。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在于鍛煉人的記憶力、反應力和語言的連貫性。其方法是:選一段長短合適、有一定情節(jié)的文章。最好是小說或演講詞中敘述性強的一段,然后看一遍復述一遍,反復多次地進行,直到能完全把這個作品復述出來。復述的時候,你可把第一次復述的內容錄下來,然后對比原文,看你能復述下來多少,重復進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內容復述下來。這種練習絕不單單在于背誦,而在于鍛煉語言的連貫性。開始練習時,最好選擇句子較短、內容活潑的材料進行,這樣便于把握、記憶、復述。隨著訓練的深入,可以逐漸選一些句子較長、情節(jié)少的材料進行練習。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效果會更好。
3.模仿法
我們每個人從小就會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說話。其實模仿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小時候學說話是向爸爸、媽媽及周圍的人學習,向周圍的人模仿。那么我們練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這方面有專長的人模仿。經過這樣的練習,我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方法是:①模仿專人。你可以把你喜歡的、又適合你模仿的播音員、演員的聲音錄下來,然后進行模仿。②隨時模仿。我們每天都聽廣播,看電視、電影,那么你就可以隨時跟著播音員、演播員、演員進行模仿,注意他的聲音、語調,他的神態(tài)、動作,邊聽邊模仿,邊看邊模仿,同時還能增加你的詞匯量,增長你的文學知識。這里要求要盡量模仿得像,要從模仿對象的語氣、語速、表情、動作等多方面進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創(chuàng)造,力爭在模仿中超過對方。
還記得有位美國政要說過這樣的話,演講和口才的才干比起外語知識和哈佛大學的文憑更為重要。這句話道出的是口才的重要。但經常聽到很多女人說:“我天生就不會說話”“我口才本來就不好”等諸如此類的話。其實良好的口才不會與生俱來,也不可能從天而降,就像莊稼需要施肥、道路需要維護一樣,口才也需要培養(yǎng)。只要你持之以恒,堅定信心,我們相信,好口才,你也一定可以!
上一篇:好習慣從當下開始好習慣從當下開始
下一篇:好口才,三寶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