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鏡為師,心如明鏡
【點亮心燈】
心如明鏡,心如止水,涵納萬事,包羅萬象。有事情發(fā)生的時候,即使波瀾起伏,也應(yīng)該以完全自然的心態(tài)來順應(yīng)。事情過去了,不管多么的驚心動魄,也該徹底放下,讓心回到原來的空明與自然的狀態(tài)。如鏡照物,物來則現(xiàn),物去不留痕。
【百味人生】
徒弟和師父抬一面鏡子,徒弟邊抬邊說:“這鏡子可真是便宜,幾十元買了這么大一面!”師父笑著說:“你可別小看了這鏡子啊!它可以當你的老師呢。”
“哦?”徒弟也逗趣說,“不知這鏡子老師將如何教我啊?”
師父笑了笑,問他:“不管什么東西,只要放到鏡子前面,它都映得出嗎?”
“當然!”徒弟說。
“那么東西移開后,鏡子里還留有余影嗎?”師父接著問。
“當然不會。”徒弟說。
“這就是智慧啊!”師父說,“這叫物來則應(yīng),過去不留。你在生活中能做到事來則應(yīng),事過即忘嗎?”
“不能。”徒弟說,“想不到這鏡子還有點兒學問。”
“多得是學問,”師父說,“比如孔孟先師或帝王將相來照鏡子,你說鏡子會因為高興而更加清晰嗎?”
“不會。”徒弟答。
“如果乞丐、棄兒來照鏡子,鏡子會因厭惡而應(yīng)付了事嗎?”
“不會。”
“這就叫‘在圣不增,在凡不減。又叫與圣人居而不喜,與凡夫居而不憂’,你做得到嗎?”師父問。
“做不到!還有嗎?”徒弟興沖沖地問。
“當甲正在照鏡子時,鏡子會一邊照甲又一邊惦念乙嗎?”
“不會。”
“這叫把握當下,置心一處。你做得到嗎?”
“做不到!還有呢?”徒弟追問。
“鏡子映現(xiàn)紅色物體時,其本身會不會也變成紅色?映現(xiàn)綠色時會不會本身也變成綠色?”
“不會。”
“鏡子本身雖不變色,卻仍能紅來現(xiàn)紅,綠來現(xiàn)綠,是不是?”
“是,這叫什么?”徒弟問。
“這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你做得到嗎?”
“做不到,還有嗎?”徒弟繼續(xù)問。
“鏡子映人、映物、映狗、映水、映火,而其玻璃的本質(zhì)卻始終不變,這叫做體不動而用常顯,用常顯而體不變。你明白了嗎?”
“明白了,”徒弟感嘆地說,“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鏡子,竟蘊含了這么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為師啊!”
正如老子主張的“守靜篤”,任世間萬物一齊運動,只是靜觀其往復,這樣你就能成為萬物的主人。
當然,人是不能只靜不動的,否則就如一潭死水。但身體盡可以在世界上奔波,心情盡可以在紅塵中起伏,唯有精神,一定要有一個寧靜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你就能夠成為你奔波的身體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靜夜感悟】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有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委屈、不如意的事,就好像晴天的時候也會有沙塵遮擋太陽一樣,所以學會倒空內(nèi)心極其重要。太陽每天都會從東方升起,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學會告別過去,學會遺忘,對每個人來說都很有必要。
人生而平等是自然狀態(tài),因為每個人出生都是赤條條的嬰兒;人生而不平等是社會狀態(tài),因為有人生在權(quán)貴之家,有人生在貧困之家,生來社會地位不平等。人沒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選擇自己的努力,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人生的起點我們沒法選擇,但人生的終點是我們可以努力改變的,盡力遠行吧。
——俞敏洪
上一篇:從容生活,優(yōu)雅老去
下一篇:修剪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