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獄中著《史記》
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風俗,采集傳說。初任郎中。
公元前108年,司馬遷繼承父職,任太史令。公元前104年,他與大中大夫公孫卿、壺遂等,共訂《太初歷》,對歷法進行改革。
司馬遷后來因為替李陵軍敗投降匈奴一事辯護,得罪了漢武帝,被下獄,并受了宮刑。
當時,李陵擔任騎都尉,率領五千人馬和匈奴打仗,結果被單于率領的三萬騎兵團團圍困住。盡管李陵和士兵們奮勇戰斗,殺了五六千名匈奴騎兵,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李陵被俘而降。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動了朝廷。漢武帝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兒都下了監獄,并且召集大臣,要他們議一議李陵的罪行。
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
漢武帝問司馬遷,想聽聽他的意見。
司馬遷說:“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人。但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李陵不肯馬上去死,一定是想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司馬遷的話讓漢武帝勃然大怒,于是,漢武帝以對抗朝廷的罪名將司馬遷下了大獄。司馬遷入獄后因拿不出錢來贖罪,結果被施以最難堪、最殘酷的“宮刑”。
當時,他幾乎想到了自殺。但他又想到自己有一件極其重要的工作沒有完成,不應該死。因為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寫一部書,這就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著作——《史記》。他在給好友任安的信中說:“我的《史記》一書剛剛開始,為什么不能含垢忍辱將它寫完呢?”
司馬遷出獄后,降任中書令,發憤要繼續完成所著史籍。為了完成《史記》這項偉大的著書工程,他終于以堅強的隱忍精神活了下來,鼓起勇氣投入到忘我的寫作中去。
他將難堪、恥辱、憤怒,統統凝聚到筆上,將自黃帝時代到公元前一二二年這段時間的歷史,寫入了這部五十二萬字的巨著中。
此書創立紀傳體史書的形式,書中不少傳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對后世史學與文學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面對宮刑這樣的奇恥大辱,司馬遷忍辱負重,窮畢生之心血,終于完成了歷史巨著《史記》。沒有面對苦難的巨大勇氣和毅力,是完不成這部巨著的。
上一篇:史可法血染揚州
下一篇:同胞姐妹大戰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