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的手記
這是一位心理分析家的手記,它記錄并分析了這樣一件事。“去他的,我真不敢相信現在的駕駛有多不小心!”這正是米蘭達一大早開著車進城工作途中的例行抱怨。這也是米蘭達典型的星期一,在高速公路遇上大塞車。
他努力地想切進左線車道,可是開著藍色別克的女人卻堅持不讓他插隊。“又碰到個笨蛋!”米蘭達緊握方向盤,一股氣沖到腦門,“這個早上一路都是些笨蛋!”
方才那輛別克車的女駕駛顯然對忿忿不平的米蘭達視若無睹,只見她拿起眼線筆對著后照鏡描著左眼。為了要引起她的注意,米蘭達一面生氣地按著嗽叭,一面揮舞著拳頭,沒想到她也隔著車窗向米蘭達挑釁:“隨便你了,兄弟。”兩人于是干上了。
米蘭達喃喃自語:“好吧,女人,這回你可是遇到對手了!”此時他看到一個可以切入右線車道的機會,米蘭達換到四檔,從右側驚險地超過一輛紅色福特,遙遙領先。
“太棒了!”米蘭達沾沾自喜。不過他顯然尚未悟透,他就算贏了這場小小的較勁,依然是個大輸家。在高科技公司上班的他會和以前一樣,氣急敗壞地趕到辦公室,帶著壞心情過完這一天。
如果我們深入了解米蘭達的思維,會發現他的內心充滿著批判、不耐煩與焦躁。對他來說,其他的駕駛者都是“敵人”,起碼也是他生活步調的破壞者。米蘭達認為,開車上班就像陷入戰區一樣,亦步亦趨的同時不忘大聲譴責混亂的一切。
米蘭達并不知道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和他開車上班的不愉快經驗有何關聯。他覺得他對“外在環境”的反應很自然!完全不曉得他的心靈生活筑于自己的“內在世界。”一旦米蘭達了解他的所有體驗真正源于何處,他看待交通的角度又將如何?
在理想的世界里,交通永遠平衡順暢,駕駛者將永遠是彬彬有禮,大家永遠不會因為氣候或事故而遲到。很不幸的是,這個“理想國”僅僅存在于人類的夢想里。
在現實世界中,交通事故頻傳、天氣變幻莫測、大家并非永遠都謙讓有禮。可是我們開車上路,面對事故頻仍的日常公路,其實可以選擇自己的心境:我們不總是處于心理的“交叉路口”嗎?
如果米蘭達現在知道他憤恨的源頭,他會如何處理上述的狀況呢?星期一早晨緩慢的行車速度,讓他心浮氣躁。如果他不加速前進,擔心可能遲到,一想到這,他開始緊張,他注意到自己的肩膀肌肉緊崩,怒火中燒。
米蘭達體驗自己不耐煩、生氣、不舒服的感覺正是意念傳達給他的信號,他必須適時調整這些懷疑。就如同開車驟然切到隔線車道會聽到撞擊聲一樣,這種情緒上的警告無疑給米蘭達當頭棒喝,讓他知道自己正往錯誤的思考模式領域前進。如果他繼續下去,那么終將出現“公路激怒癥候群”。
僅僅是認清當下的思考,米蘭達便能在心理上換檔重新上路。與其把別克車里的女人視為敵手,不如對她的一心二用感到新鮮有趣。他知道她太專注畫眼線,才對米蘭達變換車道的意圖毫不知情。
因此米蘭達暫緩切入左線車道,讓這位女士先行后再開始行動。他甚至還會為自己浪費了10秒鐘的時間在那兒生悶氣、影響開車和上班心情感到好笑呢!再一次,
米蘭達了解他自身的意念能創造憤慨的世界,也能打造安寧的心境。
上一篇:微笑是一種修養
下一篇:忽視自己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