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于奉獻的精神
在遙遠的中古時代,洪水經常泛濫,沖毀房舍,淹沒農田,災情十分嚴重。部族首領堯非常著急,就派鯀去治水。堯問鯀:“你有辦法治水嗎?”
鯀回答:“有啊,水來土掩,用泥土堆起十丈高的大壩,圍住房屋和田地,一定可以擋住洪水?!?/p>
可是,積土阻水的辦法只能對付小的水災,兇猛的大水滔滔而來的時候,大壩就被沖垮了。鯀治水九年,沒有成功。舜繼位以后,又派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
禹從父親的失敗中得到了啟發,用土堵水行不通,那么根據水往低處流的特點,把水引導到足以泄洪的低處,讓水流向大海,是否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
禹就嘔心瀝血地設想了疏導洪水的辦法:根據地勢,逐級逐段開挖溝渠,引水人河;疏通淤塞的河道,加快河水人海的速度。禹制定了可行的方案后,就把設想付諸實施了。
禹全身心地投入到偉大的治水工程中去,他親自考察地形和河水流向,確定溝渠的適當方位,接著就組織并指揮施工。由于常年在野外奔波,禹的腳底長滿了厚繭,小腿上的毛也磨光了,皮膚曬得黝黑;過度勞累使得禹日漸消瘦,他的辛苦實在不亞于奴隸。但是,禹為了治水,讓天下人安居樂業,禹以苦為樂,一心撲在治水上。
禹忙于治水耽誤了自己的婚姻大事,直到30歲還沒有成家。涂山地方有一位姑娘,感激禹為涂山治好了洪水,愛慕禹心憂天下、公而忘私的品德,愿意與禹結為夫妻。
禹這才有了家,但是,他為治水不能顧家。婚后才四天,禹就把妻子送到自己的老家安邑,讓她與婆婆一起住,互相照顧。禹自己仍常年在外,繼續干他的治水大業。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禹走遍了華夏大地的山山水水,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治水工程,為許多地方的百姓解除了水患之苦,可是他卻沒有一點時間回家看望老母和妻子。
雖然有幾次經過安邑,但是,因為治水要緊,禹經過家門也沒有進去,他不愿為自己耽誤治水。甚至他的兒子啟出生了,禹走過門口時聽到嬰兒的啼哭聲,禹也沒有進去抱一抱兒子,他把治水看得高于一切。
禹這樣兢兢業業,整整13年過去了,治水終于成功。從此,洪水一來,大大小小的溝渠、河道很快就能把大水導向海洋??v橫交錯的溝渠,又在農田灌溉中發揮了作用,大片良田五谷豐登,百姓們安居樂業,人們從心底里感謝禹這位大好人,大圣人。
從此,大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的故事也傳為千古美談。
上一篇:樂于助人的青蛙
下一篇:樂觀地面對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