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他人的眼光,活出自己的人生
卡內(nèi)基說:“你見過一匹馬悶悶不樂嗎?見過一只鳥兒憂郁不堪嗎?之所以馬和鳥兒不會郁悶,是因為它們沒那么在乎別的馬、別的鳥兒的看法。”在生活中,許多人太在意別人的目光而失去了自我,這簡直是得不償失。當然,我們作為社會人,生活在各種各樣的關(guān)系中,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目光也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我們對自己的評價,很多時候是需要借助別人對我們的看法而作出的。因此,對于別人的目光,我們需要考慮,但并不是過分地注重,否則,你就會感覺到自己活得很累。你總是在想別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你總是通過別人的目光來修正自己,到最后,你會完全失去自我,從而變成一個別人目光中的自己,更為嚴重的是,你將變得悶悶不樂、憂慮不堪,你完全失去了心靈應(yīng)有的輕松與快樂。
在很多時候,我們會特別羨慕那種所謂的“好人緣”,似乎每個人都能與他聊到一塊兒去,他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以大家的目光為標準。在公司,上司說這個方案不行,他一句話不說,馬上改成了上司喜歡的方案;挑剔的同事說,今天的打扮好像不太和諧,第二天,他就真的換了一套同事眼光的服飾;在家里,爸媽說,女兒新交的男朋友沒有固定的工作,她就真的決定與男朋友分手,重新找了一個讓父母覺得滿意的男朋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不過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目光而討好身邊的人而已,我們已經(jīng)失去了自我。
小燕是一名歌手,以前,她也有過抱怨的時候,每次上節(jié)目,她都會抱怨:“自己太辛苦,實在受不了壓力太大的生活,有時候,太在意別人的目光,我需要討好歌迷、媒體,我一年發(fā)行兩張專輯,但是,自己又想把工作做得更好,這樣的工作量簡直令我崩潰。”以前的工作時間安排得很緊,如果白天上通告做宣傳,晚上,還要去錄音棚完成下一張專輯的錄制,這樣的生活超出了小燕可以承受的范圍,每天,她都感覺到很累,心中的怨氣又無處訴說。最后,在內(nèi)心快要崩潰的時候,她選擇了退出歌壇。
在四年的休息時間里,小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她說:“以前大家都是看我怎么變化,而我因為這樣會很在意大家是怎么看我的。現(xiàn)在我是用自己的腳步來看大家的改變。雖然,現(xiàn)在,我年紀大了,似乎變得老了一些,但是,年齡并不是我能掩蓋的東西,我也想永遠年輕,但是,卻懂得這就是時間給我的禮物。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得到的最大一份禮物是不用費勁去證明大家是怎么看我的,而是只需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跟著自己的步伐走,在以后的時間里,如果我能完全堅持自己的選擇,那就是最好的生活。”或許,年齡對于小燕來說,似乎變得大了一些,但是,正是這樣一個年齡,是一個不需要討好任何人的時候。
最近,小燕復(fù)出了,在工作上,她已經(jīng)與唱片公司達成了一致的意見,不需要拿任何事情炒作新聞,同時,不需要為了贏得名氣而故意報唱片的數(shù)字,自己可以自由自在地唱歌,這恰恰是小燕最喜歡的一種狀態(tài)。
小燕告訴所有的媒體:“我不需要討好所有的人,我不需要在意別人的目光,我只需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然而,就是這樣一句話,令所有的媒體工作者既羨慕又嫉妒,因為,對于媒體工作者而言,他們的工作時刻都要在意別人的目光,討好所有的人,從而將自己的委屈和自尊放棄。每天,都有許多人為了人際交往,為在意別人的看法而活,他們在這樣的過程中感到很累,甚至感覺心力透支。
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每個人對一個事物都有主觀的看法和評價,一味在意別人的看法,你將找不到屬于自己的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勢,別人對你的簡單評價,不足以反映你的真實情況。
做人不僅要有自己的主見,還要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斷力,不要輕而易舉地聽從他人的意見,而改變自己的主張。每個人的使命終究還要靠自己來完成,你人生的目標,是獨一無二的,專屬于你自己的。它神秘而又絢爛,值得你用一生去追求。
每個人對一個事物都有主觀的看法和評價,一味在意別人的看法,你將找不到屬于自己的路。美國職業(yè)足球教練文斯·倫巴迪當年曾被批評“對足球只懂皮毛,缺乏斗志”。貝多芬學(xué)拉小提琴時,技術(shù)并不高明,他寧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師說他絕不是塊當作曲家的料。但他們都勇于走自己的路,不被別人的意見和評論所左右,最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在生活中,不管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不管這個人做不做事,是少做事還是多做事,做的是什么事,他都會招來別人的看法和評價。而對于那些目光和議論,有的人會把它作為自己行動的標準,他們很在意別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結(jié)果導(dǎo)致的情況是,他們在做事情時畏首畏尾,把自己搞得很緊張,好像自己在為別人而活似的。其實,根本沒有必要這樣,因為我們既不是演員,又不是在表演,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又何必那么在意別人的目光呢?
人要從沒路的地方走出一條路來,不要泯滅了自己的個性,一味地模仿別人,那樣只會迷失自我,連自己的命運自己都把握不了。“走自己的路,讓人們?nèi)フf吧!”我們對但丁的這句名言要牢記在心。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著60億各自具有不同特質(zhì)的人,在他們各自的生活軌跡中,至少也存有上億種成功模式。當我們每一個人特定的優(yōu)勢與劣勢、需要與理想是如此的與眾不同時,怎么可能存在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成功模式呢?
人生只屬于自己,一味遵循他人的思想,不敢面對真理是懦弱的表現(xiàn),這樣的人生是悲哀的。我們應(yīng)該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人,走自己的路,走出自己的風(fēng)格,走出自己的個性,我們的人生才是獨特的,才是精彩的。而且,如同我們每一個人有不同的生活軌跡一樣,每一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也是截然不同的。
啟示
成功的定義并不取決于你渴望的目標,而是取決于你達到目標后的滿意程度。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成功之路,在這條成功之路上,都應(yīng)該有屬于自己的成功底牌,打拼出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上一篇:購物減壓,從“買買買”中找到放松的秘訣
下一篇:趁著年輕,養(yǎng)成主動汲取知識的習(xí)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