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勤學敬業
陳寅恪不僅是現代著名的史學家,而且是出類拔萃的語言學家、文學家和教育家。
陳寅恪從小酷愛史學,他記憶力驚人,勤學不輟。在20歲時,就已經閱讀了大量經史古籍。“十三經”、“二十四史”、《史記》、《資治通鑒》等無所不讀。
“十三經”是中國古代13部儒家經典要著,包括《周禮》、《禮記》、《儀禮》、《公羊傳》、《谷梁傳》、《左傳》,還有《詩》、《書》、《易》、《孝經》、《論語》、《爾雅》、《孟子》。這些著作,大多文筆艱深,內容生僻。陳寅恪幾乎能一字不差地背出來。對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最有研究。
陳寅恪還以非凡的毅力攻讀了許多國家、許多民族的語言。學會了英文、日文、法文、德文、世界語等七、八種語言,又學通了梵文、巴利文、滿文、蒙文、藏文、突厥文、西夏文、波斯文、希臘文、馬扎爾文等多種文字。對其中的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有精深的研究。
陳寅恪把研究成果寫成論著,貢獻于世。主要的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等專著和《金明館叢稿》論文數十篇。
陳寅恪任過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等校教授,任過中央文史館副館長。1946年,清華大學在北平復校。50多歲的陳寅恪再次被請去從教。此時,他的眼病更加厲害,以至后來完全失明了。
一個用眼睛在知識海洋遨游慣了人,一個著述甚豐的史學家、語言學家、文學家、教育家,眼前突然漆黑一片,從一個光明的世界,墜進黑暗王國,能經受得起嗎?
陳寅恪仍堅持給研究生上課,五六個研究生每天來到他的家里。他不用教科書,不用教案,不用講稿,能準確地說出某書、某卷、某頁寫的什么話。
大家為陳寅恪非凡的記憶、堅實的基礎和超人的思維能力贊嘆,為他的精神肅然起敬。后來,他又跌斷了左腿,一位七旬老人,既盲又跛。在病榻上仍念念不忘學習和工作。
多學科大師陳寅恪,以德敬業,以勤敬業,以才敬業的非凡精神,催人淚下,催人律己,催人奮進!陳寅恪一生勤學奮進、愛崗敬業的非凡精神,給自己的事業譜寫出了輝煌的詩篇。
上一篇:閻若璩勤以補拙
下一篇:陳毅登門求教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