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不倦的孔子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哲學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的哲學思想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為體”不僅滲入到中國人的生活、文化領域中,同時也影響了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一大部分人將近2000年。
在孔子小的時候,家里的生活比較困難。因此,他沒有辦法繼續讀書求學。在那個時代沒有什么學校,而且書籍也只有少數的貴族家里才有。孔子的豐富淵博的知識,完全是靠刻苦自學得來的。
孔子學習十分勤奮,他是一個好學不倦的人。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流傳著他那“韋編三絕”的故事。
那是在孔子50多歲的時候,為了研究深奧難懂的《易經》,孔子把《易經》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遍,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仔細的推敲。
結果,由于看的時間長了,次數多了,連穿在書上的牛皮繩都給磨斷了。斷一次,孔子就換一次,一共換了三次,故稱“韋編三絕”。孔子勤奮讀書從此可見一斑。
孔子是一個知識廣博的學者,他還很喜歡音樂。有一次,孔子向師襄子學習彈琴。師襄子先教了孔子一支曲子,孔子學得很認真。十來天過去了,他還在反復練習這支曲子。
“可以學一支新曲子了。”師襄子說。
孔子卻回答:“我只是學會了曲譜,還沒有掌握演奏的技巧。”
過了幾天,師襄子又對孔子說:“你已經掌握了技巧,可以學新曲子了!”
“我還沒有領會這支曲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孔子回答。
又過了幾天,師襄子說:“這一回總可以學新曲子啦,你已經理解曲子的思想感情了。”
孔子仍不同意:“我還不能通過這支曲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作曲者的為人。”
經過反復琢磨,孔子終于領會了曲子的思想感情和了解了作曲者的為人。他向師襄子講述了自己的看法。師襄子聽了大吃一驚,感到他對樂曲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孔子這樣刻苦學習,使師襄子非常佩服。
上一篇:多方求教的袁枚
下一篇:孔尚任著《桃花扇》